公元1591年5月25日。全文字閱讀
離神池堡東北邊不遠的一個地方,此時正是人頭攢動,熱火朝天。
這里,正在建一個鐵冶廠,規模巨大,僅炒鐵工人,就有千人之多。而且分工細致,炒鐵工人中,就有專門分司爐工、鑄工、鉗工、錘工等。
這個正在興建的鐵冶廠,被黃來福命名為神池堡大鐵廠。相比神池堡大煤礦,神池堡大鐵廠的建立較為順利,黃來福在太平莊的霹靂手段,震懾了神池堡附近的一干地頭蛇們。連他們眼中的大豪劉家都被黃來福連根拔起,更不要說他們這些小蛇米了。因此,在黃來福收編這些小鐵礦主時,他們都顯得很配合。黃來福也不虧待他們,許諾將來每年都會分紅若干給他們。
經過眾人的努力,神池堡鐵冶廠建得很快,工人大部分是從五寨堡來的那些礦工們,除了神池堡大煤礦外,還有一千多礦工及家屬們在這。還有各地請來的經驗豐富的礦師們。此外還有許多神池堡當地小鐵礦的礦工們。由于月銀豐厚,就是一些神池堡的軍士們,也偷偷地前往鐵冶廠做工。經過統計后,在神池堡大鐵廠附近做工的礦工們,己經過了三千五百青壯。
神池堡大鐵廠是鐵冶的重心,在鐵廠的周圍,還分布著眾多的礦山爐場等,從開礦、燒炭、冶煉到運輸。都形成了完整地生產線。
神池堡大鐵廠建立后,一開始冶鐵,就有各個商賈們云集神池堡一帶。除了和黃來福合作的五寨堡商賈們,還有各處的商賈們,如朔州,寧武地商賈們,在這里收購鐵器,販賣各處。一些富有的商賈們,甚至有馱牛達二百頭。
在眼下的大明,由于市場上對鐵器需求的不斷增長。鐵器的銷售,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刺激了鐵器的產量不斷展。早在永樂時,大明的鐵產量己經達到16萬2550噸,與18世紀初整個歐洲地總產量18萬噸大至相當,此后一直到萬歷時,大明鐵產量都保持穩定的增長。販賣鐵器,成為一項獲利非常豐厚的行業,因此出現的民間巨富,不計其數。
“啊。好大的鐵廠,比得過五臺山的張守清和遵化鐵廠了。”
鐵廠旁的的煙爐不斷地在排放著濃煙,使周邊的空氣顯得灰蒙蒙的,讓人有些呼吸困難。不過在黃來福和神池堡守備田大付地陪同下,馬久英公公還是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鐵廠,不斷出感慨的聲音。
對于黃來福在神池堡開礦,馬公公自然是非常關心,最后他在五寨堡坐不住了,便來到神池堡查看,黃來福自然是陪同他視察。由于關切神池堡的開礦之事。這段時間里,黃來福一直留在神池堡,他在五寨堡的一些事情,目前是留于父親黃思豪管理。
而剛才馬久英公公說的五臺山張守清。是在五臺山開礦的一個當地大豪,其手下有礦工三千多人,被視為大明最龐大的幾個礦山鐵廠之一,而黃來福在神池堡的幾個礦產,規模都比張守清要大。
依黃來福在神池堡這個大鐵廠,設定鐵器的年產量是在萬噸左右,產量是大明第一。當時大明生鐵價格約是每噸值銀二十余兩,年產鐵萬噸每年就是獲銀二十余萬兩。克除成本。獲利可是非常豐厚的。
鑒于這家鐵廠地重要,性質上。這家鐵廠是官方式的,但平時的鐵廠生產經營黃來福還是讓商人們進行,因為黃來福知道官營企業的弊端。
在大明初期,朝廷對于國家鐵器地經營,初時都是采用官營礦冶業的方式,內中的勞力,一般有民匠、民夫,軍匠、軍夫、輪班人匠和炒煉囚人等人。這些人,除了軍匠外,報酬都很微薄,而且管理官吏又動不動打罵凌辱,身份類似奴隸,工作沒有任何積極性。
不過到了洪武后期時,民營鐵礦業己是占據主導地位。到了萬歷時,大明最大的官營礦冶——遵化官營鐵冶廠宣告破產倒閉,官營的礦冶業,在大明己是忽略不計,朝廷如要用鐵,都是向民營鐵業主購買。
而各地的民營鐵礦,平時便是采用定稅執照法,與官府招商承辦方式進行經營,官府對他們征收十五分之一的鐵課。不過這種守法的民營鐵礦主還是少,在大明各地,多地是如太平莊劉家似地惡霸大豪,非法霸占各地礦山,他們因此巨富,但朝廷卻是收不上一兩的銀子。
而對于黃來福來說,他經營神池堡地鐵礦和煤礦,估計一年可獲毛利二十多萬兩銀子,這些銀子,除了四成給萬歷帝外,三成是歸黃來福所有,此外還有三成是歸各個合伙商賈們所有。另外再五寨堡,神池堡,八角堡三地每年上交戶部稅銀十萬兩。算起來是各方的利益都照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