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人在這里。全文字閱讀”
這時渠源銳在幾個商賈家人的陪同下,向黃來福這邊而來。
黃來福注意到渠源銳身旁一個大商賈,身著華貴的綢袍,身材矮胖,圓滾滾的象一個肉球,見到黃來福,他忙搶上一步磕頭:“小的賀衛方,見過黃大人。”
黃來福抬手道:“免了。”
目光看向渠源銳,道:“之信,這位是?”
渠源銳笑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延綏鎮城內最大的糧商,賀家賀大掌柜就是。他長年為延綏鎮官兵擔供糧米草料,生意做得非常大。此次我聯系上他,賀掌柜的也是個熱心之人,聽說大人過境平叛,當下便愿意擔供三千石糧草,以為大人所用。”
黃來福笑道:“那敢情好啊,不知道賀大掌柜的,愿意用多少銀錢,將糧草賣于黃某呢?”
那些商賈們黃來福不管,連輔兵在內,黃來福的三千多兵每日吃的糧食眾多,按一個兵一人一天一大升糧食,也就是兩斤米算,三千多人,一天就要消耗3石糧,還有三千多匹馬,由于行軍在外,更是八倍于士兵吃的糧食馬料。
一天下來,就要花去黃來福幾百石糧。糧食消耗,可說是非常巨大。將來還要作戰數月,需要的糧草,更是不計其數。所以每過一個供糧點,黃來福都要盡量多買糧。
賀衛方臉上笑開了花,更顯得紅光滿面,他笑道:“大人遠赴千里到寧夏鎮平賊,其忠義真是感天動地,賀某雖是一介商賈。也知道忠君報國的道理,這糧價決對不敢多賣,只以每石糧一兩銀的價格賣于黃大人就是,并愿意隨軍運送。”
從去年開始,賀衛方己經關注上五寨堡這個糧源,并6續從五寨堡進貨,而且五寨堡的各種商品,也是他強烈關注的對象。不過他是個精明地生意人,知道要想做好五寨堡的生意,先要交好五寨堡的掌舵人黃來福。今天好容易遇到黃來福,哪有不趁機巴結的?所以他寧愿少賺錢或是虧錢,也愿意平價將糧賣于黃來福。以便讓黃來福對自己留上心,將來好合作。
聽賀衛方這樣說。黃來福果然高興。他道:“每石糧一兩銀?那賀掌柜地可不就虧了?”
黃來福當然知道市價。眼下地糧食。在邊鎮最少都是賣到一兩四錢銀。很多地方。還賣到一兩六錢銀到一兩八錢銀。這姓賀地只以每石糧一兩銀地價格賣于自己。還隨軍運送。確實是虧了。
賀衛方正氣凜然道:“這也是向大人學習。為國為民。理應如此。”
黃來福很是滿意。道:“好。賀掌柜這樣地良商。黃某就記在心上了。”
賀衛方更是高興。他趁機道:“大人一路前來。實在是辛苦了。小地也在府上備下酒席。以為大人接風洗塵。不知小地有沒有這個福份讓大人賞臉?”
黃來福聽他說得恭敬。當下他道:“也好。黃某也想看看延綏鎮城地風情。”
賀衛方大喜,連忙在前面引路,然后又低聲吩咐了手下家人幾句,其中一個家人忙騎上馬匹,往鎮城而去了。
延綏鎮城,又叫榆林城,大明歷史上,先后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從明成化年。一直修到明萬歷年。南關外城,一直推至榆陽河沿。全以青磚包砌。全城墻上共建有城樓14座,東門、南門有甕城,并設千斤閘,與城墻構成完整的防御體系。
鎮城地東西南面,都是城門眾多,只有北城垣無城門。黃來福等人,從南城的鎮遠門進入城內,進了鎮城內,守門的軍士對賀衛方都是點頭哈腰,見黃來福等人有賀衛方的陪同,并沒有上前來察問。這讓黃來福暗暗搖頭,如果是他手下地軍士,進入五寨堡及老營堡時,不論是誰,都要察看路引及貨物。
進入鎮城內,此時己是夜幕降臨,鎮城內各處己是點上燈火。黃來福好奇地看著,只見城內眾多的店鋪及廟宇,民居多為四合院。街道都用石子鋪就,灰色磚房的院落,木制門窗上的精美銅環,很有風味。各街上,商人居民來往,熙熙攘攘,各式人樣都有,不愧為九邊中商業氣氛最濃的軍鎮。
不過也可以看出邊鎮中普遍的問題,就是城內軍戶普遍衣衫襤褸,就是那些營兵,也是衣甲破爛。而那些商賈們,則是個個衣著光鮮,就是那些伙計,臉色衣飾,都比軍人們來得好,讓黃來福暗嘆不己。
賀衛方的府邸在北城,府內非常的豪華,在黃來福進入府內時,大廳上,早己是備下了豐盛的酒席,不單是賀府中人,就是鎮城內眾多地當地商賈,也都在邀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