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在關注7.5事件,心情憤怒之極,以至于前幾天無心寫作,在這里向讀者們表示歉意。全文字閱讀不過說實在,到了今天為止,還是心情非常難過,為7月5日死難的同胞默哀。)
萬歷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公元1592年12月21日。
這天是冬至日,算是良辰吉日,也是渠秀荷進門的日子。
到了這天,由顧云娘親自坐轎押擔,隨行的,還有宣天的鼓樂,最后是一頂大轎,四對紅紗燈籠。一路而去,引來圍觀的人無數。
女方喜點是設在祁縣會館內,此時那里己是人山人海,賀喜的人不斷,不過這里大多為商賈之家。最后渠秀荷盛妝打扮,上了大轎。隨行的,還有諸多的陪嫁之物。
最貴重的,是諸多的飾等,共計名貴金廂珠玉飾十副。其中的一副金廂珠寶蟾宮桂兔飾及金廂玉鳳頂珠寶飾,就是放在江南,也是極品。明末風氣奢華,女方以陪嫁之物貴重為榮,這樣女子也會更受夫家重視。
一路敲鑼打鼓,鞭炮聲震耳欲聾,大轎回到黃府,這里早己是裝扮得煥然一新。雖是納妾,但由于現在黃來福的身份,加上渠家也是富貴人家,因此還是賓客盈門。
渠秀荷不是一般的妾,所以納妾的相關嫁娶之儀,如花轎、儐相、紙燭、拜堂、撤帳等,都是按最隆重的來辦。
渠秀荷是個如花似玉的大美人,當晚黃來福有福了……
第二日,渠秀荷來拜見大婦顧云娘,向她磕頭,遞了鞋腳,顧云娘端坐著受了她四禮,并不答拜,這是當時明朝妻與妾的規矩。
直到渠秀荷拜完。顧云娘才笑道:“妹妹請坐,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一邊說一仔細打量她。見渠秀荷穿了一身淡綠地緞裾。脖上圍著貂裘。髻上插著犀玉大簪。耳鬢邊插著珠翠鬢邊花。臉上透著一股醉人地暈紅。秀麗中帶著嫵媚。顯是昨晚黃來福雨露滋潤地緣故。
看她地樣子。想必昨晚肯定是被黃來福折騰了一晚。想到這里。顧云娘不由內心略略有些酸。不過她很快按納住了內心地情緒。和渠秀荷說笑起來。
跟下來。渠秀荷又和劉玉梅平敘了姐妹之禮。二女都坐在顧云娘地下。柳環和眉月還不是妾地身份。不過二女有孕。地位提高不少。也是坐在一旁。
顧云娘吩咐周邊地丫鬟們。以后在府中就稱呼渠秀荷為三娘。
黃來福納渠秀荷為妾。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才停歇下來。而接下來幾日。他又有了意外之喜。劉玉梅。柳環。眉月三女。先后都在幾日內。各自產下了一子。母子平安。
黃來福大喜。連黃大郎在內。他現在有了四個兒子。他為劉玉梅產下之子取名為黃二郎。為柳環產下之子取名為黃三郎。為眉月產下之子取名為黃四郎。
正當黃來福沉醉在納妾得子的快樂的時候,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朝鮮。那場暴風驟雨似的戰亂,己經越演越烈。
朝鮮有三千里江山之稱,一直是大6與日本島國兩邊攻受地對象,幾千年來,一直改變不了這樣的命運。而這個半島,又一直是對面島國垂涎攻擊的地方,當然,島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半島身后那片富饒美麗的大6。對他們來說。貧瘠又多地震的列島之地。實在是太沒有安全感了。而那個大6,又實在是太富饒了。
列島雖小。卻從不不缺乏野心家,從唐朝開始就是如此,只不過能力有限沒辦法。到了明萬歷時,更出現了一個野心狂豐臣秀吉。這位老兄不但想攻占朝鮮,還想攻占中國,至于還想攻占印度。在明時就有這樣的野心與狂想,實在是讓人懷疑他是不是穿越人士。
早在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還在征討毛利時,就寫信給織田信長,道待大軍平定本州后,就要進九州,然后圖朝鮮以窺大明,最后一統地球。到了征服高野寺以后,他在給一柳末安的信中說:“日本國之事自不待,尚欲號令唐國。”
為了備戰,他甚至還委托歐洲傳教士購買兩艘歐洲戰艦,準備加以仿造。
到了明萬歷十九年初,公元1591年地時候,此時豐臣秀吉己經統一了全日本。他的野心更是控制不住地膨脹起來,他嘴邊總是念叨著一句話:“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又過了幾個月,由于日本國內武士們對土地分封不均極為不滿,為了消除這個隱患。加上豐臣秀吉對大明朝不與自己通商的憤怒,又為了滿足自己地狂想**,他決定對外兵。
在六月時,豐臣秀吉派出了使者宗義智,致書朝鮮國王李,要求假道朝鮮進攻明朝,并要求朝鮮國王率兵作為前導,他在書上寫道:“吾欲假道貴國,越山海,直入于明。予入大明之日,將士卒臨軍營,則彌可修鄰盟也,予無愿也,只顯佳名于三國。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會軍營為我前導。”
當時朝鮮國從國王到百姓,都視大明為君父,自認第一屬國,恭敬得不得了,從來就沒有過什么反叛的心思。對于豐臣秀吉的無理要求,朝鮮國王李自然是斷然拒絕。
拒絕歸拒絕,不過豐臣秀吉卻認為自己心中有數。不論是明朝時的日本,還是民國時的日本,當時都對情報工作非常重視,而且工作非常認真。當時在抗戰時,日軍繪制的中國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制的還要準確,連一個山丘,一口井都標得極為清晰,他們的地圖,一直受到中**隊的普遍歡迎。可想他們地情報工作做到了什么樣的地步。
不說此時的朝鮮。就是此時地大明,兩國內很多情報,日本國內都有專人了解。當地的朝鮮武備廢弛,國內風氣普遍重文輕武,國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國三百多個郡縣大多數沒有設防。而且黨爭激烈,比起大明朝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內混亂無比。
這樣的情況,自然讓豐臣秀吉認為朝鮮不值一提,他主要擔憂的是大明。畢竟狂妄歸狂妄,能統一日本,豐臣秀吉不是個簡單的人物。當時的大明如此龐大,軍隊如此眾多。文明影響力如此深遠,對日本人地壓迫力是非常沉重的,可說是幾千年的陰影累積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