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初九,平壤大捷!
李如松憑此一戰,威名大振,各地日軍則是聞風喪膽。閱連他們中最有戰斗力的小西行長都被明軍大敗,他們拿什么來戰?一時之間,各地日軍紛紛不戰而潰,連明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跑個一干二凈。
僅在三天之內,黃州,平山,中和等地的日軍盡數棄城而逃,在他們敗逃的路程中,又沿途被朝鮮義軍截殺。日軍在朝鮮燒殺搶掠,朝鮮人早己恨他們入骨,只要落隊的日軍散兵游勇被朝鮮人抓獲,都全部被折磨至死。
當明軍大捷的消息傳到義州時,在這里的朝鮮君臣一片歡騰,而經略宋應昌也急報萬歷帝,其平壤大捷之事。朝鮮大臣柳成龍也奉朝鮮國王之令,急往平壤城犒勞明朝大軍。
在平壤城整兵數日后,李如松又乘勝出擊,他留下張世爵率軍數千鎮守平壤,自己親率余下明軍主力,還有朝鮮軍八千多人渡過大同江,從冰封的江面向東邊而去。滾滾的大明軍隊,不斷出城,最前面的是騎兵大隊,后面則是隆隆的戰車火炮輜重等,隊伍一眼看不到邊。
在這個過程中,平壤城內城外的朝鮮人一直用敬畏的眼神看著大軍,列隊街的兩旁向明軍歡呼。說實在的,在這個時代,朝鮮人不論是君臣百姓,對大明的敬畏仰慕倒是自內心,特別是在這大捷的背景下,各人更是對明軍光復整個朝鮮,充滿了信心。
大軍一路過去,沿途不斷傳來倭人畏懼大明軍隊的強大,己經紛紛棄城而逃,只有朝鮮舊京開城,還駐扎有倭人第二軍兩萬余人,主將為倭將加藤清正。
李如松在平山駐下大軍,令其弟李如柏。率八千騎兵,急取開城。
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開城。
開城曾長期為朝鮮國的國都,稱為開京。14世紀末,李成桂將都城遷移到漢城,稱為王京。不過就算開城為朝鮮國舊都之一。仍是建筑房屋低矮,與平壤比起來,還差得遠。
此時的開城城頭雖是飄揚著日軍的軍旗,不過在開城低矮的府尊官邸中,這里卻是一片慌亂的情形。不單如此,整個開城內的日軍都是人心慌亂,隨著逃到開城的日軍越來越多,明軍地戰力被渲染得越來越高,恐懼的心理。也在開城內蔓延。
只有開城內地朝鮮百姓們私下興奮地相互轉告。天朝大軍就要到來了。倭人地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守衛開城地是侵朝日軍第二軍團軍長加藤清正。他今年三十余歲。長得又矮又壯。是豐臣秀吉地養子。在曰本以勇猛善戰著稱。在幾個月前對朝鮮地戰爭中。確實也是所向披靡。戰功顯赫。有“虎加藤”之稱。
不過眼下這位“虎加藤”卻是在官邸中呆呆出神。他想不通。以小西行長如此地能力。為什么會被唐人打得大敗?在幾個月前。他和小西行長各領一軍。可是打得高麗人聞風喪膽。破敵千里地。
西行長地領軍能力。是他深深不如地。平壤城地堅固。也是開城遠遠不如地。連小西行長都被唐人打得大敗。更不要說他了。
是朝軍太無能。還是唐軍太厲害?“虎加藤”來不及分辯。只是聽聞唐人大軍繼續前來。他心下越地惴惴。
此時他心下有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正沉思中。一個心腹武士。步急沖進來府邸來。驚慌地叫道:“閣下。斥候回報。唐人大軍主力。己至平山。離開城不到一日路程。我軍該如何應對。請閣下示下!”
他這一叫,他旁邊侍立的隨從武士都是個個眼露驚惶之色。可見全軍上下,毫無斗志戰心。
加藤清正色厲內茬地叫道:“任他唐人大軍前來,我也要領軍與他們決一死戰!”
一個旗本走上前去,低聲道:“閣下,不可輕敵啊,唐人勢大,連小西君都擋不住,我軍若在開城堅守,就是玉石俱焚的下場。不若我們轉進王京,集合主力,再與唐人決一死戰!”
加藤清正臉色松了下來,環顧左右,一干心腹將領都是連忙點頭,他道:“也好,就暫時放這些唐人一馬,我軍轉進王京再說……”
很快,他又提高聲音,惡狠狠地道:“這些開城的高麗人,個個都是心懷鬼胎,為了絕后患,免得將來他們資助唐人,我們先將他們清除了再說!”
清除是什么意思,加藤清正身旁地將領都是明白,立時個個大喜,出了一片如狼般的嚎叫。加藤清正為人殘忍,經常殺人屠城,自攻入朝鮮時,死在他刀下的朝鮮平民不計其數。有上必有下,加藤清正如此殘忍,他手下的將領們,也個個都是以殺人為樂。
當下加藤清正集合隊伍,開始了撤離開城的準備,又緊閉城門,在城內殺人放火,屠城為樂。城內的數萬朝鮮百姓,盡數死在他們的刀下。
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聽聞唐人先鋒己離開城不遠,加藤清正才慌忙領著兩萬多日軍,驚惶地逃離開城,往王京而去,留下一個煙火滾滾,尸滿地的城鎮。
李如柏聽聞日軍逃跑,又在開城內屠城,不由大怒,領著八千騎兵緊追不放。加藤清正雖有兩萬人,卻是不敢回頭迎敵,一路只是逃竄。最后李如柏斬殺加藤清正留下地后衛五百余人,自身僅傷亡六人。
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