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如松領的明軍騎兵們。并不如他們想象的那樣,在離日軍輕足三十步左右時,前排的明軍騎兵們,舉起了手中的三眼銃,對準日軍方陣就是一陣射擊。
“啪啪啪啪!”三眼銃一陣響中,日軍慘叫著倒下一片。
這排明軍撥馬從日軍陣旁掠過。
第二排明軍又是沖來。三眼銃又是一陣放響。日軍慘叫著又是倒下一片。然后明軍又從日軍陣前掠過。
如此數排明軍從日軍陣前沖過,一片的硝煙中。最前面的日軍長矛輕足己是所剩無幾。由于日軍沒有裝備盾牌地習慣,因此而對明軍鐵騎沖擊的火銃。只能站著光挨打。而后排日軍弓箭手急忙射出的弓箭,對披著鐵甲的明軍騎兵,卻也是影響很小。
由于日軍前陣的長矛輕足死傷慘重,到現在己是所剩無幾。此時的明軍后排的騎兵,便直接沖了進來,他們舉起三眼銃,對缺口中地日軍就是一陣轟擊。三管過后,缺口處的日軍傷亡更是慘重,他們的陣形己經有崩潰的危險。
而三眼銃射完后,這些明軍騎兵們同樣舉起了三眼銃,作為狼牙棒使用,借著馬力,沖入日軍群中,左右亂砸。與此同時,那些前排的明軍騎兵也撥馬回來,加入了沖擊的對象。
如此一來,從左翼進攻地日將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等部數千人崩潰了,個個扔下兵器,哭爹喊娘地跑。一路上,除被明軍打死的,一路上自相踐踏致死地也不少。連日將毛利元康都是死在亂軍之中。
打退了左翼日軍的進攻,李如松還不罷休,領著部下地騎兵還是在山下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見到李如松這個樣子,黑田長政、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等人是又怒又喜。
怒的是李如松視他們為無物,喜的是李如松不待在中軍位置,親自沖殺,正好將他包圍攻殺。當下碧蹄館山下日軍,在碧蹄館日軍中軍旗號的指揮下,集中兵力,慢慢對李如松進行了合圍。
不過李如松就是李如松,雖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還是領著一些家丁們左突右攻,勢不可擋。不過正在這時,立花軍中一個身披金甲的日軍將領野成幸,帶著身旁百余武士,惡狠狠地向李如松沖來。
此時李如松身旁只余數十家丁們,身邊大部己被日軍沖散,形勢危急。離李如松不遠處的李如梅、李寧等人見李如松形勢危急,便拼死向李如松靠近。
但日軍抓住這個機會,哪肯放棄?立時無數的日軍狂涌而來,將他們緊緊纏住。裨將李有升擊殺日將小川成重后,拍馬上前護主,混戰中,他被打下馬來,一擁而上的日軍武士將其砍成數段。
就在這個時候,李如梅手起一箭,射中了領野成幸的面門,領野成幸落于馬下,余部日軍武士大驚,一哄而散,李如松轉危為安。
此時李如梅,祖承訓等人,哪還敢讓李如松在山下左殺右突?護著李如松,回到了山嶺上的陣地中。日軍和明軍,又恢復到了攻守前的情形。
而見事情功虧一簣,小西行長等人都是嘆息。
此后雙方又是陷入了攻防的苦戰,殺聲、槍炮聲驚天動地。
雙方從午后交戰至黃昏,各方還是死戰不退。山下山下,到處是明軍與日軍的尸體,真可說是堆積如山,血流成河。由于戰事太過殘酷。日軍悍將立花宗茂,主動找到小早川隆景接替自己的位置,退出了戰場。
在日軍這邊,不但士兵傷亡過數千人,就是日軍將領,也是陣亡十余員。這次攻戰,日軍可說是大傷了元氣。
而在明軍這邊,傷亡的多是守護兩側的明軍士兵,而黃來福的五寨堡軍隊,雖說是守衛最前方的正面陣地,但由于他手下軍隊的火炮火銃太犀利了。日軍攻擊部隊,一直攻不入他的陣中,他的部下,只有一些短兵出擊的冷兵器部隊傷亡。
或許黃來福損失最大的,就是他手下火銃手的火銃們。由于他們手中的火銃使用太頻繁了,一個下午不知道開了多少銃,銃管將要報廢,或許回去后,就要集體更換火銃了,這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到了黃昏時,聽到山下殺聲震天,原來是副總兵楊元終于率兵趕到了,從日軍側翼起猛攻。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傷亡慘重,已成強弩之末,又誤認為是明軍主力來援,日軍將領小早川隆景,小西行長等人遂倉惶率軍撤回王京。
在日軍敗逃的時候,黃來福精神了,立時向李如松請命,率軍追擊日軍逃敵。此時李如松等人己是無力追擊,當下便由黃來福率自己的本部三千多人,向日軍起追擊。
黃來福一直追到王京下,這才回轉,又帶回了日軍級一千多具。
到了這個時候,碧蹄館之戰才完全結束。
經過打掃戰場,最后統計,碧蹄館今昨兩戰,明軍共傷亡為一千五百余人,主要為查大受部,其傷亡有一千人。余者為李如松,黃來福等部。其中黃來福部傷亡數十人。明軍陣亡將領有裨將李有升。
日軍傷亡近一萬人,除了普通士兵外,日軍陣亡將領包括:小野成幸、十時連久、池邊永晟、安東幸貞、小川成重、安東常久、久野重勝、橫山景義、桂五左衛門、內海鬼之丞、伽羅間彌兵衛、手島狼之助、湯淺新右衛門、吉田太左衛門、波羅間鄉左衛門等十余人。
一晝夜交戰,日軍陣亡將領高達十余員之多,可見碧蹄館戰況之慘烈。
在歷史中,碧蹄館之戰,日軍傷亡人數為七千余人,明軍傷亡人數為二千五百余人。經過黃來福參戰后,明軍傷亡人數降低為一千五百余人,日軍傷亡人數增加到近萬人。這樣使碧蹄館戰事更為慘烈,于日軍的打擊更沉重,讓他們更膽寒。
經此一戰后,明軍強大的戰斗力極大震懾了日軍,最后到達王京的日軍雖然增加到了十二萬人之多,但面對僅僅三萬多人的明軍,卻是一直龜縮王京不敢出戰,他們己經徹底地喪失了與明軍野戰的信心。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