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大部隊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時,無邊無際,旗幟如軍后面的明軍不由一陣的騷動,麻貴與黃來福忙又派出督戰隊,策馬四出喝令,嚴令陣后大軍不得亂動,違斬。閱
好一陣忙亂后,眾軍才慢慢鎮定下來。
黃來福看到日軍那邊很快也停止追擊下來,想必是看到明軍大部隊在這里嚴陣以待。很快,在距離明軍數百步時,日軍大部也擺出了他們的陣形,便是他們常用的鋒矢陣,
隨后,約萬余的日軍出陣,看旗號,是日軍中的島津義弘部,其部下的薩摩軍團以勇猛著稱,想必是看到明軍的斷后部隊在這里嚴陣以待,便想讓島津義弘部出陣,以勇猛的攻擊,擊潰這部斷后的明軍,只要這部明軍崩潰,余潰逃的明軍便再沒有反擊的能力了。
只有日軍陣中的小西行長看到明軍的旗號,卻是吸了口氣,暗暗想道:“山西軍?是唐將黃來福?想必等會島津君會迎來好一番的苦戰啊!”
不說先前的山西軍攻擊島山倭城時的軍威,就是幾年前的第一次朝鮮戰爭,小西行長也與黃來福交過手,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特別是他手下的火銃手非常犀利,眼下山西軍們正嚴陣以待,如硬要攻擊,將會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
而在黃來福這邊,他當然不會坐視日軍悠閑地排好陣,他放在兩翼的騎兵己是紛紛四出,攻擊騷擾對方的兩側,甚至突到了他們的背后去。這讓島津義弘非常憤怒,只得派出有限的騎兵迎擊,好一陣的騷亂。雙方此來彼往了一陣后,才停下了手。
不過通過這事,島津義弘觀察唐軍的兩翼似乎也沒什么弱點可趁,再觀看那唐人防守的正中部位,只有一長排的薄弱火銃手守在那,這讓島津義弘暗暗高興,決定先攻唐軍的正面。
島津義弘知道火鐃威力,日軍中也不是沒有鐵炮手,在面對步兵的強力攻擊時,就是排成三列,五列,以鐵炮威力都很難阻止住敵軍的進攻,更不要說排成區區的一列了。
看來對面明軍連基本的兵法都不知道。看旗號還是以威猛著稱的唐國山西軍,前不久還攻下了島山城,眼下卻是犯了一個這么嚴重的錯誤。
雖說進攻唐人地正面軍陣前。在火銃地一次射擊下。可能會付出一定地傷亡。不過隨后就可以擊潰對方地陣地。這樣地代價還是值得付出地。
當下在島津義弘地喝令下。日軍紛紛列隊。以最勇猛地旗本武士手持武士刀在前。長槍足輕在后。鐵炮手弓兵隨后。最后是一部分騎兵。一次攻擊就投入了十備六千多人地軍力。島津義弘決定以最勇猛地突擊。一次打破唐軍地陣地。
其實對黃來福地軍力布置。麻貴等人也不是沒有非議。黃來福以騎兵護兩翼是不錯。這是很正統地步騎合戰方法。不過在最廣闊地正面中。卻是將所有地火銃兵。全部排成了區區地一列。這是不是有些托大了?以火銃一次地射擊。加上前面幾十門虎蹲炮地一次轟擊。能擋住日軍們勇猛地沖擊嗎?
放在眼下地大明軍中。都是至少三列地火銃射擊。甚至達到了五六列之多。而且還要冷兵器手在后隨時掩護。黃來福今日是太冒險了。麻貴等人內心暗暗道。雖說在山西軍身后地幾十步外。還列著麻貴等人地數千騎兵。不過眼下軍中慌亂。如果山西軍戰敗。這些騎兵們也是沒有多大信心接著作戰地。
其實今日黃來這樣布置。也是迫不得已。在燧槍研制成功后。黃來福也多是采用三列射擊法。而且吸取了歷史上法國人地隊列經驗。火鐃兵們都是排成三列橫隊。前兩列先跪著。第三列站著。作戰時。第三列先射擊。射完后安裝子藥。還著站著。隨后是第二列射擊。射完后第二列跪下。最后是第一列射擊。射完后也是跪著。然后又是第三列開始射擊。如此周而復始。
這樣地作戰方法。在歷史上證明是成功地。黃來福如果這樣做。似乎更穩妥些。可以形成不斷地火力。遺憾地是己方兵力太少。日軍部隊太多了。如果他們不計傷亡地話。還是可以沖得過來地。
畢竟一千五百火鐃手排成三列,每次射擊只有五百人,以燧槍五十米百分之五地命中率,一次只能打死打傷二十余個日本人,以日軍的頑強與瘋狂,可能會不計傷亡地沖過來。就算前幾次沖不過來,就算消耗,黃來福也承受不起。
所以黃來福決定冒險采用最能有效揮火力地線形隊列,畢竟現在燧槍的點火有效率與擊成功率遠遠高過以前地火繩槍,裝彈程序簡單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因為不再需要火繩,人與人之間地間隔少了很多,可以肩并肩地挨著一起進行裝填,這種可以形成了更密集的步兵戰斗隊形,大大增加了正面的火器密度。
而線形隊列,則是將這種火力威力揮到最大。歷史上的英軍便是以此隊形,將拿破侖最精銳的禁衛軍一次打崩潰,黃來福也決定以單次最大射擊的震撼與威力,一次性地
軍的沖擊部隊。
日軍的旗號舞動,銃號聲響起,以精銳的武士在前,他們慢慢地逼了過來。
兩百米,山西軍沒有動靜。
一百米,基本上進入燧鳥鐃的射程,日軍己經加快步伐了,山西軍還是沒有動靜,火銃兵們個個持槍而立,神情鎮定,山西軍百戰雄獅的素質,在這里便是表現出來了。
只有陣后的麻貴等人都是暗暗著急,這黃來福是搞什么鬼?還不開始射擊?
七十米,日軍開始沖鋒了,至少有數百個日軍旗本武士沖在最前面,他們高舉著鋒利的武士刀,哇哇叫著沖了過來。
山西軍陣后的明軍們一陣騷動,麻貴連忙喝令督戰們彈壓。就是遠遠在日軍后陣的小早川秀秋,鍋島直茂等日軍將領也是看得一片慮,這唐人軍隊是搞什么鬼?現在還不開銃?只有陣中的小西行長是始終是眉頭深鎖,思考著黃來福的用意。
眨眼間,便沖到六十米了,軍陣后面的明軍大部都是緊張無比,而在這時,黃來福才傳令,火銃兵們準備瞄準射擊,立時一陣嘩嘩作響,一片黑壓壓的火鐃口指向了沖來的日軍大隊。
五十米了,黃來福還是沒有喝令射擊,這讓陣后的明軍更是緊張……
而此時在隊列中間,王貴秀地火銃穩穩地指著一個哇哇叫著的日軍旗本武士,雙手都是穩如泰山,絲毫不亂,就是他的心神,也是非常的平靜。
經過幾年來隨黃來福的南征北戰,原先只是一個普通鳥銃手的王貴秀,眼下己成為來福營中一個百總之職的高級軍官,對于這樣的場面,他己經是見多了。
雖是百總,王貴秀也是一樣與普通士兵們使用著火銃,只不過身上的盔甲不同,背上插著百總的旗號標志,還有腰間還插著一根銅把手銃而以。他地身旁緊挨著兩個火鐃兵,事實上,大家都是站得非常緊密,而且由于現在山西軍火銃手們多為肩并肩站立著射擊,為了不影響射擊,現在大家穿的衣裳有越來越緊身的趨勢。
火銃里早己裝好了子藥,作為一個熟極而流的火銃手,特別是有了燧槍后,現在王貴秀可以一分鐘裝填近兩次。事實上,為了能更快地增加裝填度,黃來福己經決定制造歷史上的那種長橢圓形紙殼彈筒,可以更快地提高隧槍的射擊度。
眼下的山西軍火銃手,與先前地火繩槍裝填方法還是差不多,只省了火繩一步。如果有紙殼彈筒,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于紙殼彈筒內,作戰時,槍手只要用牙咬掉紙殼彈筒的尾蓋,用嘴含住彈丸,然后,將彈筒內的火藥倒入火藥池一部分,剩下的火藥則裝入槍管內,將用嘴含著的彈丸和彈筒的紙殼一起,裝入槍管內,用送彈棍將彈丸和紙殼往下捅到火藥處,這就可以準備射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