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江大忠大叫一聲:“啊呀!”
他吸了口氣:“媳婦家娃的!”將千里鏡從眼睛上放下,不敢相信地看了看前方,接著又是放上千里鏡,仔細地看了起來,一邊口中出:“啊呀啊呀!”的聲音。
楊小驢也是震地道:“真不敢相信啊,這千里鏡看得如此之遠,前面的景物就如在眼前般!”
余者眾將也是紛紛驚奇,千里鏡還真是名副其實,果然可以看得非常遠,眾人很快認識到這個千里鏡的價值,都是紛紛看向黃來福,顯然是想讓黃來福為諸營中配置。
黃來福笑:“大家不必著急,這千里鏡為軍中利器,以后肯定會為大家裝備的!”
與先前一樣,黃來福又是咐劉天祿加緊千里鏡的制造,這批產品他還是滿意的,他又拍板二期四百具千里鏡的制造。
……
最后,劉天祿給黃來福看的是他最的得意之作,隧火銃的紙殼彈筒!
早在朝戰的山之役時,黃來福就誕生了為隧火銃配紙殼彈筒的念頭。前些時間的軍議后,他便吩咐劉天祿展開刺刀與紙殼彈筒的研制。
有了黃來福提供的思路,相的制造其實不是問題!除了千里鏡是以前早就展開的項目外,刺刀與紙殼彈筒的都是這幾日便研制成功,先期生產了一批樣品出來,只等黃來福決定通過,便大規模生產。
看著眼前的紙殼彈筒,與后世印象中的并無多大區別,都是長形紙裝,每個紙殼彈筒中,都有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于內中。這樣一來,裝填步驟便會大大節省,普通士兵的燧槍每分鐘應該可以達到射擊2次的地步,如果熟練后,可能還可以更快!
而且每的火藥與彈丸都是定量,便可以保持每一擊的火力威力。
看著這紙殼彈筒,黃來福也很是高興,歷史的新篇章將在自己手中展開了,嗯,讓軍士們演示一下。
……
軍工廠內,便有一塊巨大的演練場,畢竟每門制造出的火器,都需要先期在這里測試一下。五寨堡對火器的管理非常嚴格,質量不過關的武器,是決對不能出廠的,否則出了問題,相關的匠工管理人員都需要設到嚴厲的處罰。
此時在演練場上,己經擺上了一塊塊的木牌,作為射擊的目標。五寨堡現在造出來的火鐃雖黃來福叫隧火銃,軍將們叫自生火銃,其實還是原來的鳥銃,只不過用火繩點燃變為隧擊罷了。
依現在鳥銃在大明軍中的使用,如果質量過關的話,其實是作為第一利器使用,就算戚繼光當年作戰,也是敵人近百步時射擊鳥銃,六十步時射弩,五十步時射箭,可見鳥鐃當時的地位。
在平時的練習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也曾有明:試鳥銃,以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闊一木牌,三彈一中,十七中者為精!
至于比弩,則以六十步為準,同樣立一木牌,三箭中二枝為善射!
最后弓只要五十步,立上木牌,三箭中二枝便為善射!
同樣的精度下,鳥銃的射程比弩長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為什么合格鳥鐃受到的歡迎了。
特別是眼下五寨堡精良的隧火銃,更是人人渴望的利器,更不要說現在又誕生了紙殼彈筒,這又比原來的裝藥方法更為先進,如果紙殼彈筒真的成功,又將是五寨堡軍器史上的巨大進步。
因此這個演示,受到了將官們的普遍關注,人人都是簇擁在黃來福身旁觀看。
同樣的,此時八十步外,立著一塊塊的人形大小木牌,而此時演示射擊的,便是把總王貴秀了,原先王貴秀只是百總,不過朝鮮戰爭后,他也因功升為了把總,領兵從原來的一百余人,到了現在的五百人。
此次他接受了這個演示的任務,便親自帶了一局官兵進行實彈演練射擊!
一局官兵都是手持隧火銃,肩并肩站成一排,相互靠得緊密,有了隧火銃后,原先的射擊陣形己經遠遠比火繩槍時挨得近多了。
王貴秀作為指揮官,出各樣口令。
依黃來福從筆記本電腦中收載下來的資料,他也得到了歷史上使用紙殼彈筒的方法步驟,此時王貴秀等人,便是依此步驟進行射擊。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