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陰陽
這一座道觀的出現,相對于陽平山來說,便如石落水中。驚起一朵水花,帶起一圈圈的漣漪,終究是要平靜下來的。
道觀宛若天成,無聲無息的出現。不是由人一磚一瓦所建,也不見南落施展什么大神通。而是以天地五行靈氣融合山中靈脈而建成了。若說在追逐血河的那一路上,殺戮無數前來阻攔的人,是洗煉劍意,升華心境的話。那這次建這座道觀,便是對于五行大道的梳理與融合。
自天地成型以來,天地便分五行,稱為道之根本,萬物生靈都難以超脫。五行之道即是根本,洪荒中通五行之法的更是多不勝數,但是真正做到精通的卻沒有幾個,更別說融合了。五行之道在洪荒中是公認的易學難精的一種大道,而且五行大道如果不能達到一種極高的層次,更是形成不了什么威力強大的法術和神通。
在別人的眼中,這座道觀是一座看去神秘的道觀,最多就是有著種種玄奇的能力,讓人不自覺的沉迷其中。但是醒過來之后,并不能得到什么收獲,只是如發夢了一般。但是,這是南落對于五行大道的最大應用,以無形無質的五行靈氣,凝聚成這有形有質的道觀。可以說這道觀是一個有形的五行空間了,與山川相合,與天地合,與人合。
當年南落被困落靈山中太陰碑中,對于五行法術的領悟便達到了擬形的境界。這擬形是南落自己命名的,卻適用于天地間任何的法術。
法術都是通過自身的法力和對于天地大道的理解來溝通天地,形成法術。這法術威力自然隨使用之的人境界高低而有大小之分。一道法術施出,能夠凝如實質之時,便算是已經進入了一種全新的境界。這便是南落所命名的擬形,算得是后天法術的顛峰了。若是再進一步的話,便算是返本還源,入了先天。那時一道法術下去,即便是先天靈寶也未必能夠擋得下來。
在落靈山中,南落雖然境界還沒有到達道境,卻算是真實的觸摸著到道境的大門了。且從那太陰靈脈中得到了許多東西,那是沒有融合之前無法體會的。出來之后去往昆侖山,沿山川靈脈而走,借天地之力養魂,亦是體悟天地大道。最后才在極西之地遇到一絲契機,一舉突破道境。
當時初入道境的他,只覺天上地下再也沒有什么能阻擋得了自己。那份與天地通融,舉手投足之間,便能招云推山的暢快,讓他以為自己不會比任何道境中的人差了。但是后面戰斗說明著,即便是他有著恐怖的劍道神通,亦無法在道境之中稱雄。無他,只因道境之中另有乾坤。
帝俊曾經是說道境是對于天地大道的一個融合,當時的南落并不是很清楚,直到今時今日才算是有了一個比較深的認識。
神境是對于自己所感所悟的東西,做一個融合與應用,然后其成自己獨特的東西,這便算是入了神境。所以,神境之中有些人實力高,有些人實力低。
而道境卻算是一條江河匯入了汪洋大海之中,突然之間的融入,讓江河剎那間有了一種自己已經無盡廣闊的感覺。可是江河卻不知道,他此時依然還帶著江河中的顏色,一眼就能看得出來,與那汪洋大海并沒有正真的融合。
只有當有一天,他完全的褪去了自己身上的江河之色,變成了碧海中的一團浪花之時,又會有另一種感覺。那種感覺便是浩瀚,無盡的浩瀚。
道境如大海,讓人沉迷。每一個神境中的人都是大地上流淌的江河,匯入大海之中后才知道,原來道路的盡頭另有天地。
大道無盡,與神境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神境是自己認清目標,一路追索,當達到極至之時,便入了道境。而道境則是融合,融合天地間的一切大道,最終再次形成自己獨特的圣道。
不過,南落他還在神境之中時,便開始融合五行之道和劍道。雖然那時五行之道并未大成,劍道也沒有達到頂峰,卻也算是在融合了。
此時的南落才算穩定了道境,劍道,心之道。五行大道也已經大成,已經在返本還源,轉化為先天了。
當他眼睜開眼睛的那一剎那,這座以五行之道融合山中靈脈建起來的道觀,頓時散發五彩光芒。只是一瞬間,便又隱去,道觀也變的樸實無華了。
南落醒來,引得這道觀都有了變化,山下的人自然看的清清楚楚。不知原因,相顧之下,立即將頭伏于地上,看上去更加的虔誠。
那小童自也是感覺到了,立即轉過頭來,眨著那漆黑的眼睛看著南落。撲閃撲閃的,哪里有一絲之前扁著嘴斬殺七步大王的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