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春光明媚楊宣凝躺在大床之上已經醒來這時自窗格透入的細碎光斑恍然之間前世今生一片模糊。閱
“王上王上要上朝了。”一個女聲說著俯身下來眉目如畫。
楊宣凝一驚從床上坐起不愉的說著:“惠妃又何來親自叫我?你可已經有一個半月的身子了第一第二個月容易流產還不多休息。”
按照宮制只有王后可以和王上一夜共枕四正妃也可但是那已經有點名不正不順了其它品級的妃嬪都只許侍寢不許陪夜換句話說上了床之后等結合之后還必須離開。
雖然衛貞貞目前是唯一的妃子但是沒有達到四正妃也按照此規執行。
衛貞貞低聲說著:“臣妾身子已經好了御醫也要我稍加活動。”
此時才四月中衛貞貞換上那中典型的低胸長裙露出雪白的肌膚由于古時并無胸罩因此從胸口望去嫣紅的**都隱隱可見隨著吐息微微起伏。
至于腰上盈盈一握的纖腰裙下大腿的曲線都清晰可見楊宣凝無奈的伸出手來搓*揉她的小手并且感受到她的體香說著:“以后不可如此了有事交給女官來處理就是了。”
“是臣妾遵旨。”
雖說如此但是此時她的表情仍舊笑吟吟楊宣凝起身這幾個月來已經有許多大臣上奏說后宮美人太少要多充實。
這是正理楊家龐大但是真正算得上宗室的至少必須在三代之內可惜的是。經過楊玄感謀反事件被株連的差不多了幾個嫡親叔父和兄弟幾乎全部被株除。
真要找這肉身的親戚也許只有那些被貶為官妓的女眷這些人有的是這肉身的姐妹有的是這肉身堂姨姑之類但是都已經為官妓幾年不知道有多少男人了。雖然這時禮教大防不嚴但是這名聲也不好聽。
因此暗中雖然內閣商量后。派人一一接來但是卻不可能承認其為真正的宗室女子。
某種程度上說現在宗室就是楊宣凝一人這在古代絕對是不可容忍地事情如不是因為內閣早知道一些計劃。不然早就要強行勸諫充實后宮多生子女了。
這次衛貞貞懷孕才確定下來知道消息的內閣就早早上了賀章。只是怕吵鬧驚了身子才沒有大舉慶賀。
王宮中沒有接受宦官目前采用女官只有宮女二百人女官十二人這一半是因為可靠的宮女不多的緣故過幾年就會大幅度增加。
但是根本原因不是這個。而是可怕之處。
在前世內監之禍宦官之害都是知道的直到現在楊宣凝才真正明白本質上內宮雖小權力甚大這總要人掌握。無論是宦官還是女官在權力面前都是一樣。雖然女官的總體心理狀態應該比宦官們正常的多。
而且女人一旦掌握權力對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對皇家本身構成的威脅也許會比宦官之禍更大、更重宦官至少還不能生子篡位但女官卻可以——這是非常可怕地威脅。
因此對于是不是采取女官制目前猶豫中只有等日后皇后有了再和她會同內閣商量不遲現在只有先用著了。
太守府雖然說是臨時的落腳但是也是樓閣重重疊疊山湖林園都有特別是后院有一個可以浮舟的小湖花草樹木遍地都是庭院曲廊多在其中。
出得了庭院由于隔著紗幕又見得里面人影各個曲線優美地女體在里面忙碌著隨著早晨的光影隱隱可見楊宣凝不由失笑。
等到了前面大政殿就有人喝到:“王上駕到。”
頓時上百名朝臣一齊跪伏地額頭觸地高喊著:“吾王千歲千千歲!”
朝制已經出來了王座當然最高這時大殿立刻肅靜下來楊宣凝上前踏上臺階直上最高階在眾人連呼吸也屏住的大殿中可以聽見腳步以及上座時衣服摩擦王座的聲音。
楊宣凝端坐好才悠然說著:“眾卿家平身。”
“謝千歲!”各個大臣全部站起稍息之后大殿又靜了下來整個大殿充滿了壓迫性的氣氛就是這種氣氛大大加強了王權地威嚴。
楊宣凝又說著:“賜諸宰相坐賜宋師道坐。”
朝制目前臺階九級等日后就有十二級日后如有王太子上朝有座于第九級平臺上而如有封王者坐于第七平臺上諸位宰相坐于第五臺階上現在呢就是王座在九而宰相和使者在五階上入座。
宋師道和眾宰相起身謝恩坐到了臺階上的座位上這時宋師道才可以隨意打量著殿下諸臣原本作為宋閥代表還要屈膝見禮他本來是有點意見的但是此時心中卻是大凜。
就看這種森嚴氣度就知道整個權力結構已經穩固已經具備了新朝的氣象不過在殿上也只有他沒有穿官服一身白衣瀟灑英俊、風度翩翩他望了上去只見楊宣凝安坐在王座之內身穿王服氣度沉凝高貴又灑意從容顯是已經適應了君主身份。
二眸對望楊宣凝居高臨下精芒凝聚冷靜自信異采難測宋師道心中不由更是一凜見此楊宣凝嘴角逸出一絲笑意卻不再看他目光緩緩移動掃往階下兩旁的文武諸臣說著:“諸卿家有本就奏當場廷議。”
“王上文武科舉制已經確定還請圣閱裁.
宋師道多看了幾眼。
掃過幾眼又傳閱幾位宰相其實這幾位宰相都已經熟讀了。當下只是走個儀式稍一翻就了事然后自有秘書郎一一閱讀讓群臣再最后討論。
宋師道傾耳聽著。
這就是晉身官員的制度也是一個朝廷地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保舉就是大臣權貴的賞識向朝廷推薦。從白身直接獲得舉薦獲得為官的資格。
襲蔭就是祖上有勛勞或官職而獲得做官的資格。如果父祖官大更是可以直接作官。
這二途是許多官員奮斗的原因之一為了親戚和兒孫獲得好出身也許在被現代思想洗腦的人來看。這實是弊政但是楊宣凝當然不可能廢除襲蔭和保舉制度要知道門閥勢力雖然到現在已經有所削弱。但是勢力仍舊龐大之極廢除襲蔭和保舉制度必使它們不快產生抵觸心情也對現在開國時文武之臣產生不利影響。
只有不懂治國的人才會一刀切卻不知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平穩過度。
因此科舉制只是加強了原本隋朝創造地途徑而已。并不會廢除原本的晉身途徑通過科舉來削減門閥勢力這是一個慢慢的過程。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很難得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當然楊宣凝的制度就直接抄襲明清制度。并且加以改良了。
第一:縣試(雖說縣試實是到郡中考試)
縣試三年一次。同樣分文武二途
文途主要是熟讀四書五經當然可選考其中一經二經三經最多四經考試之法是類似現代的考卷但是形式是原本歷史上的明經科地要求——第一大塊是先貼文貼文其實很簡單就是填空題。
第二大塊是問經義也就是解釋經義地內容。
武途主要是考究其騎術、箭術、刀術、馬槍四種(劍在軍中不推薦)當然也要基本上能夠讀寫文。
一旦考取就可獲得縣士的資格可直接到縣衙或者廂兵系統內作事基本上連從九品地位置也沒有只有不入流的吏以及軍中十人隊長之職。
第二是郡試(到省中考試現在沒有省就到中央考試)
要想參與郡試先就必須獲得縣士資格并且必須入得郡中朝廷立的郡學成為生員而且起碼必須學習二年以上這是學習明代的作法一方面是加強系統學習(畢竟家學的東西很難成系統知識有缺陷)另外一方面也是加強思想教育等等內容。
而且這時學習內容分為幾種大部分是基礎明算、基礎賦稅和政治原理等類似內容這還需要編寫內容不深但是要整體上把握軍政在國家政治中地地位和運轉原理這樣以后的官員才能有基本的概念。
考期在秋季八月考中者授郡士之稱文武可授從九品到正九品之間的官職如不直接為官可授同品級散官(有品級但無實職的官)
第三是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