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個屁?!”
“金國一個主動求和的戰敗國,哪里來的底氣用我晟國的關隘,換他金國的俘虜,而且不僅要換俘虜,還要我晟國的公主去和親?!”
“此次要是開了先例,以后哪個國家是不是想要打晟國都可以打,大不了,求和便是,求和了,還能撈個公主回去?”
“……匹夫之勇!”
朝堂上分成兩派,各執己見。
同之前崇晟帝要割城求和時不同,此次許多朝臣對于用俘虜、和親換回定襄關抱支持態度。
甚至有人覺得為國和親,乃是大義!
不止朝中,許多文人士子也如此認為。
“為國遠嫁,乃彰顯皇室大義,若因一人,置萬千子民于戰火,乃不赦之罪!”
“宗室女子既享受了皇室榮華,便應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不過和親而已,嫁過去依舊錦衣玉食,換個地方生活,算什么犧牲?”
“是啊,韓少將軍畢竟是女子,金國勢強,若真逼急了,不可能抵擋得住!”
“死戰,匹夫之勇!”
“和親,才是老成守國之道。”
盛知婉坐在上頭,聽在耳中。
自從昨日金國送來請和書,她便知道又要起波折,果然聽著下頭,不少人的論聽起來不同,但實際內核卻是一個意思。
看不起女子,又要用女子。
認為錦瑤帶兵不可能打退金國,卻要用另一個女子遠嫁為自己換來安寧。
真是既要又要,無恥得很呢!
盛知婉眼底滿是冷意,想也知道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是朝中主和派安排出來宣化立、主導百姓看法的。
不過,他們能主導,自己就不能嗎?
盛知婉手指點了點。
不過一日,酒樓茶肆,關于韓少將軍在西南的戰績便以說書、戲曲的方式廣泛流傳。
同時流傳的,還有金國不守盟約,前腳簽定盟約,后腳就同延厥六部合作,奪了晟國三州的歷史往事。
三方之亂,晟國為魚肉,延厥六部為刀俎,只有金國不費吹灰之力便奪下三州。
還有許多書寫三州百姓,這些年在金國治下無望生活的話本也被各大書攤擺在最外頭。
如此三管齊下,原本被一些求和派鼓動的百姓,因為了解更多、知道更多,也重新萌生出自己的想法。
“和親?憑什么和親?”
“現在是金國主動請和,就算和親,也該是金國的公主來我們晟國!”
“韓少將軍是女將,打不過金國?放屁!”
“韓少將軍帶一千人夜襲金軍,滅敵方五千,燒三萬敵軍糧草,又堅壁清野,斷敵軍糧道!你們憑什么覺得她能勝只是僥幸?有本事,你們也去僥幸僥幸?”
“和親能將損失降到最小?”
“就金國這樣的無恥之國,你們能肯定公主送去,不會成為犧牲品,他們轉頭撕毀合約,再來一場戰事,到時候,是不是又要再送一個公主,保太平?”
“如此太平,不要也罷!”
“戰!”
“戰!!”
“寧死不屈!”
被收買的士子學子到底是少數,更何況能用金錢俗物收買的人,自然不如自發認定之人更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