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愈點頭:“除了大運河途經的幾個湖泊,高密的藍澤之外,這清水泊算得上最大了。”
“那里有人,去看看。”
顧正臣說著,沿著湖岸向西。
風吹來,一股魚腥味撲了過來,越向前,越是腥臭味重。
湖邊修了一個三尺寬的臺階,伸至湖水之中兩步,一旁有一艘船停泊著,一個老人正在抖動漁網,一條條大小不一的魚不斷翻騰,臺階上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手里拿著一把刀正在處理著魚,身邊堆著不少魚內臟,每處理好一條,便洗干凈了放在身后的木盆里。
岸上,這樣的木盆有十個,有六個木盆滿了。
顧正臣看了看岸上木盆里的魚,目光投向老人,開口道:“老人家,今日打的魚可不少啊。”
老人董四二回過身看了看顧正臣等人,苦澀地搖了搖頭:“這點魚可不夠啊。”
顧正臣有些詫異:“這么多魚還不夠,一盆少說也有二三十斤吧。老人家幾口人,吃得了如此多魚。”
董四二捶了捶老腰,看了看偏西的日頭:“其他魚倒是好說,可這十斤以上的大魚只網上來兩條,今兒還要打個八條,若打不上來,少不了挨餓。”
朱棡不明白:“這么多魚,還能餓著你們?”
董四二咳了幾聲,將漁網抖干凈了,嘆道:“大魚換火,沒有大魚,就沒火,沒火便做不了飯,總不能直接下口吃生魚吧?”
“火鐮這東西,哪里都有吧?”
朱棡追問。
董四二整理著漁網:“火鐮哪里都有,可人家不準你用,你還敢用不成?看到炊煙就能跑過來,輕了是一頓打砸,重了,連你灶臺都給封上。”
“封灶臺?”
朱棡不明白這是什么操作,聽說過封門,封窗戶的,哪里有封灶臺的?
顧正臣皺眉:“能封灶臺的,恐怕是個大人物吧?”
董四二搖了搖頭,并沒多說,而是指了指北面:“看你們穿著講究,也是去高家港進貨的商人吧,自這里沿著湖走,直至看到攤鋪,那就到了。”
顧正臣點了點頭,看向處理魚的少年,手法嫻熟,不由問道:“這孩子是?”
“我孫子。”
董四二說完,便開始撐船。
嚴桑桑對顧正臣道:“有人來了。”
顧正臣側身看去,只見遠處有人趕著四輛車而來,車夫悠哉游哉,似乎還在唱著什么。
拉車的不是馬,而是騾子。
車停了下來。
收頭劉泰跳下馬車,邁著八字步,看了看顧正臣等人,呵呵一笑,道:“你們要進貨,怎么跑這里來了,董四二,你還打算私自賣魚不成?”
董四二聽聞動靜,趕忙停船,討好地回道:“官爺,我們哪里有那等膽子,再說了,這魚都殺好了,誰買去也放不久啊,只有送去高家港,做了鮑魚,這才好賣不是……”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