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龜山退后一步:“京都布防圖,還有,幕府崩壞之后,奈良以南,九州島等地,歸南朝。其他地方,歸北朝。你我,各設院政,彼此,互不侵犯。”
后小松拿出了一把扇子,平靜地看著后龜山:“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幕府毀了之后,明軍進駐,你我焉能有活路?即便是明軍不殺你我,這京都,也不是你我能說了算的事情吧?”
后龜山笑道:“幕府的軍隊,交給明軍來消滅。至于明軍那里,我自然有辦法讓他們退走。”
后小松眼神中帶著幾分懷疑:“我不信你們可以讓明軍離開。”
后龜山湊至后小松耳邊,低聲說了幾句,然后退后兩步:“你我,要聯手嗎?”
后小松難以置信地看著后龜山,最終沉重地點頭:“好,你的條件,我答應了。”
京都御所。
后小松天皇站在櫸橋之上,看著池水中央的龜島,龜頭石、龜尾石、龜足石,讓整個島如同活物,島上有松樹,喻松龜祝壽。
這島,名為蓬萊島。
關白二條良基走了過來,對后小松行禮。
后小松嘆了口氣,問道:“幕府那里,準備得怎么樣了?”
二條良基回道:“各處防線都在布置,軍士與青壯,都在建造各種設施以防備明軍。他們想要拿下京都,沒有一年半載,不可能。可明軍遠征,后勤必難補給,相信半年之后,明軍在討不到好處之后,會退離日本。”
后小松搖了搖頭:“你沒說實話啊。”
二條良基心頭一驚:“臣不敢隱瞞。”
后小松憂心忡忡:“若是我們當真能擋住明軍半年之久,又何必從地方上抽調兵力,全都拱衛京都一地?集眾守護之國兵力,就是因為,沒有自信可以擋住明軍。”
“二條良基,不要忘記,你出身藤原氏北家二條流公卿世家,光嚴、光明、崇光、后光嚴四代天皇,對你一直都很器重。我再問一遍,幕府有沒有把握擋住明軍?”
二條良基見天皇動怒,也只好坦道:“如今京都兵力雄厚,各種工事修筑完備,擋住明軍,幕府是有這個信心的。只不過——人口太多,糧食不夠吃,若是糧食問題解決不了,被明軍困在這里,幕府會先行崩潰。”
后小松明白了。
打,打不過。
擋,有可能。
拖,拖不起。
明軍拖不起,幕府也拖不起。
后小松思慮再三,道:“我要聽聽你們的防線設置、兵力分布,若有疏漏,我會親自去花之御所,去找太政大臣提醒。公家之人,也不全然是毫無用處。”
二條良基不疑有他。
他可是天皇,而且與足利義滿關系很好,足利義滿兒子出世的時候,后小松還親自去祝賀了。
雖說殺大明僧人之事,讓后小松有些不滿,可這事已經過去了,眼下明軍進犯,大家是一條船上的人,自然是一致對外,集思廣益也好。于是,二條良基毫無保留地將幕府的作戰計劃講了出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