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臣回去睡覺了,可沈溍三人睡不著。
憤怒。
唾罵。
咬牙切齒。
三人在帳篷里嘰里呱啦,折騰了大半夜,發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再多指責,也沒啥用。
從道德層面說顧正臣喪心病狂,不知廉恥,毫無底線,他不在乎啊。
沈溍咬牙:“軍規之中,有那么一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逼淫婦女,此謂奸軍,犯者斬之!這就足以定顧正臣的罪了!”
雖說大軍并沒有“逼淫婦女”,但確確實實“凌虐其民”了。
黃德安咬牙:“我們需要盡快回去,將這里的事奏報陛下,也好撤了他的大將軍職。東征,該結束了!”
茹為義憤填膺:“沒錯!”
沈溍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有船可以讓我們回去嗎?”
來的時候,有湯和的批文,可以乘后勤船抵達日本。
回的時候,湯和的批文沒用了,那是單程批文。
要回去,需要找顧正臣要批文,這個家伙,分明是想要三人跟著前往京都啊,他能答應嗎?
茹為道:“我們是奉旨調查,執意離開,他總不好阻攔吧?”
沈溍點頭:“有道理。”
天亮。
顧正臣打著哈欠,看著走過來的沈溍等人,聽聞了沈溍的話之后,笑道:“你們確定不跟著去京都了,只這么一座萬人坑,你們也沒從里面看到嬰孩的尸骨,如此匆匆回去,證據有點單薄吧?”
茹為緊握拳頭,胡須無風自亂:“我們是沒看到嬰孩的尸骨,可我們看到了萬人坑,這還不夠嗎?你不要告訴我們,這一座小島之上,竟有一萬倭軍!”
顧正臣呵呵笑了笑,道:“罷了,你們非要走,我確實不好攔著。這樣,來大帳吧。”
沈溍、茹為、黃德安沒想到顧正臣答應得如此爽快,放松了些許。
大帳。
朱棣、藍玉、秦松、周興等將校再次集聚。
沈溍等人旁聽。
顧正臣也沒直接辦理批文,而是繼續命將官總結戰爭經驗,直至中午時,才提筆寫出了作戰十二條,對諸將官道:“后續作戰,當以這十二條為準,燕王念一念,后續將這十二條傳下去,讓每個軍士知悉。”
朱棣接過,看了幾眼,念道:“第一條,可用火器、弓弩解決敵人的,不用刀劍;第二條,可遠程殺傷敵人的,絕不靠近;第三條,無法通過少量火器、弓弩毀傷敵人的,呼叫協調,火力覆蓋殺傷,不輕易靠近……”
“第十二條,特殊情況下近戰當以盾山推進,盾山之后,跟長矛手、弓箭手、火銃手,軍士各佩手榴彈六枚。”
顧正臣看過眾人:“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藍玉、朱棣等人搖頭。
這十二條,說白了就一個中心思想:
用火器,火器,還是他娘的用火器。
這也是顧正臣對此番軍隊作戰,出現不小損傷的一次補救。
說起來,也不能完全怪這些人,實在是因為后勤補充不容易。
沒錯,水師船隊是能停泊到海岸邊,可以將軍隊所需要的物資補充上去,可問題是,軍隊都殺到二三百里外了,如何補充?
順路殺過去了,完成一兩次補給沒問題,可如果不順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