堺港。
山名義理站在一處高大的井樓之上,眺望著海岸,面色凝重,沉聲道:“明軍——來了!”
吉川経秋抬手,堺港內傳出了敲打梆子的聲響。
聲音急促,有一種逼人上路的錯覺。
軍隊開始調動起來。
只不過軍隊的甲胄樣式有些雜亂。
尋常軍士身著胡亂扎出來的木甲,下層武士身著革甲片鐵甲片互相疊加混編而制成的大鎧、腹當,中層武士則穿著胴丸,高層武士與將官則穿著腹卷。
矢倉打開,一個個軍士拿走了箭壺,有條不紊地登上井樓。
這些井樓,大部分以木樁圍成,只留下了一尺見方的射擊口。
從這里可以射箭殺敵,但敵人想要射中里面的人,可不那么容易。
一萬八千武士與軍士,分布在十八個町,每個町都有一千人或明或暗,在要道之上,每隔著五十步就有一個半丈高的土堆擋住道路,軍士正在將矮小的梯子撤走。
長槍、大弓、刀、盾牌,便是倭軍的主要武器。
吉川経秋看著遠處如山的寶船一點點壓過來,腿有些發顫,猛地發力繃緊肌肉,將這種顫消去,道:“明軍的船,還真是令人震撼。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種東西可以被制造出來。”
山名義理抬手整理了下頭盔:“是啊,我們最大的戰船,連他們最小的戰船都比不上,就這,還被他們消滅殆盡,多少個日夜的辛勞,全都沉到了瀨戶內海里!”
吉川経秋心有余悸。
明軍占據了淡路島,順帶著將瀨戶內海里的日本水軍全都毀了。
淡路島的位置太過重要,北為明石海峽,東為紀淡海峽,西南為鳴門海峽,南為紀伊水道,西臨播磨灘,控制了那里,等同于控制了賴戶內海的東大門,也等同于控制了多半個大阪灣。
足利義滿曾寄希望于水軍,至少可以抵擋一二,嗯,確實也抵擋了一二下,然后,全垮了。
“在水面上,恐怕沒有任何軍隊可以戰勝明軍。”
吉川経秋感嘆。
山名義理并不否認這個觀點,而是道:“但明軍要想前往京都,就必須一點點地打下來。而我們,是他們前進的山石,想搬開,可不容易!”
吉川経秋抽了下腰刀,又送了回去:“明軍來了至少十萬軍。從他們的戰船規模來看,前來堺港的,不會低于五萬人。如此龐大的一股力量,咱們可要小心應對。”
山名義理眼冒兇光:“用一萬八,換一萬八,咱們也不虧!等他們打到京都之外時,也沒了作戰的力量。事關存亡,容不得我們后退!傳令,死守不退!”
只能如此,再退,能退到哪?
總不能被明軍給封在京都城里吧?
戰!
明軍受傷了一樣會流血,命中要害一樣會死!
旗艦,瞭望塔上。
吳鯤、陸北冥用望遠鏡觀察著堺港內的情況,張承戈將觀察內容寫下來,順著繩子將情報滑至桅桿下。
李景隆摘下情報,送至舵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