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就是個女娃而已,以后就是潑出去的水,又不是她老賈家的人。
秦淮茹和賈東旭在屋子里睡覺的時候,兩個人都是背對著的,中間都能劃出楚河漢界。
賈東旭下半身都沒了感覺,自然是沒了那方面能力了,這么的背對著,兩個人也都是省事了,當然如果要想怎么樣的話,也還是會有辦法。
只是,兩個人的關系都鬧到了這個地步,秦淮茹對他是避之不及。
秦淮茹心想著要是賈東旭和賈張氏母子消停些,自己也能靜心去把工級考上去就好了。
只可惜,這母子倆是拖后腿。
………
西北。
易中海被分配來到這里已經是三年時間了,他已經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這的生活水平條件也慢慢變好了。
可還是很艱苦,他們建設好了廠子里,又被安排去修路,把路修好了以后,還有其他的建設項目要做。
援建西北不是說給這里蓋個廠子,把技術教給工人們就可以了,而是要連帶著把這邊的一片民用基礎設施都給發展完善好。
能來做援建工作的每一位工人和技術員甚至是領導,心里都是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仰,看著每一個項目的完工,他們心里的成就感都是無可比擬。
易中海只覺得疲憊不堪,一件事接一件事這么沒完沒了下去,沒有個盡頭。
他很想提出自己回去四九城休息休息,他就是身體再好,到這個年紀了,每天這么多高強度工作肯定是撐不住的,而且他這樣的高級技術工人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家里那邊不用想也知道,他媳婦肯定是不會聽他的,還是要養著那個叫易和安的孩子,易中海心里很不舒服,用自己的錢養著他不承認的孩子。
這最近都不怎么來信了,就算是來信也是寥寥幾句話,跟易中海說她自己和聾老太太最近怎么樣,雖然沒有提孩子,但孩子肯定還在他家里。
他每次提起問那個孩子,回信里都沒有說。
今天,是建設基地的食堂有肉的日子,為了鼓勵工人們,這邊的條件很艱苦,還是會一個月吃兩次肉,每人每天1個雞蛋。
不吃飽怎么有力氣建設。
今天在排隊打飯的時候,易中海心里不免在嘆氣,這彈指間三年的時間都過去了,也不知道四九城怎么樣了,院子里現在又是怎么樣。
“易師傅,易師傅,這里有你的信,四九城那邊寄過來的。”
易中海正在吃飯的時候,郵遞員拿著一封信跑過來,找到他。
“謝謝。”易中海接過信,說道。
“不客氣,您簽字。”
簽完字以后,郵遞員就離開了,繼續給別人送信和送別人家里寄過來的東西。
順便看看誰還要寄信回去,郵遞員每半個月來一次這里,跟著運送物資的隊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