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人把她和沈博的孩子帶到宮里來。
那個才僅僅八歲的孩子,瘦小得跟他的年齡完全不匹配。
我讓太監聯絡沈家的管家,然后找了幾個忠心的人去了沈府,再后來,又去了一封信給沈博。
我認為沈博應該負起教養之責,而沈博擔心孩子不會接納他。
他擔心的是對的,那孩子完全沉浸在喪母的悲痛里,以及把對嚴家的恨意也轉移了一部分到他這個父親身上。
后來,崇先生就成了我和沈博之間的秘密。
再后來當我知道李泉與沈博暗中早有聯絡之時,這個秘密又成為了我們三個人的。
輕舟收到的“崇先生”的信,是易喆代筆的,而給輕舟的那些書籍,為他尋找武術老師,還有教他讀書的老師,都是我暗中揣摩比較,再尋找合適的契機推到他身邊的。
李泉做的,是搜集一些不至于泄密,但是又能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的國策、案卷,作為歷練他的教本。
他就這樣一天天地成長起來了。
年少的他頂住了嚴家一次次的迫害。
他對他父親的恨意不那么明顯了,提到沈博,他態度總是很淡漠。我雖然還是感覺到他心里深深介意著,可是他能夠把這些隱藏起來,對他和沈家卻是很有益的。
因為嚴家不知多么想要從中找到縫隙下手,他們多么害怕沈博真的凱旋,害怕他活著回來。他能做喜怒愛恨不形于色,把沈家一切都封得死死的不透露半點風聲,他真的很了不起。
那年我就引薦了他與太子相識。
太子那孩子也是很苦命,但無論受到怎樣的不公,他也未曾放棄好好地活著,我覺得也十分難得。
觀察了他一段時間,我更堅定了心里的想法。隨后我想,孤立無援的他,如果有了輕舟這樣的孩子為伴該有多好。
嚴家權欲一日盛過一日,這對朝堂來說絕不是好事,對皇帝來說也不是好事!
那個人人眼里深不可測倚重佞臣的“昏君”,她是善待我的興獻皇帝的子嗣,是對我有恩的太后的親骨肉,也是我曾經以六年時光一心一意悉心照顧過的孩子啊。
他疏忽朝堂,更甚至疏忽太子,這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我不能看著他糟踏這片江山,糟踏祖宗的心血。
我安排了兩個孩子見面。
果然,初見時他們雖然對對方都懷著幾分防備,但聊了一番之后很快就卸下了心防。
太子雖然沒有權力,實力也有限,但有我暗中幫著運作,也還是給宮外的輕舟提供了不少便利。
他們的友誼就在這樣一次次的交往中加深了。
嚴家倒臺后,太子終于有了發揮能力的空間,他們配合得更好了。而有了沈博、陸階這些老臣的坐鎮,他們也在飛速地成長。
混沌的江山在他們手上有了起色,我覺得我終于沒有辜負當年興王和王后對我的善待。
皇帝駕崩那天夜里,我握著他的手送了他最后一程。
他確實不是個好皇帝,但我仍然硬不下心腸面對這一刻。
在太子登基后的第六年,我就像十四歲那年跨入王府一樣,也在夢中輕提著裙擺,走向了在微笑迎接我的王后。
只是這一次不再忐忑不安,而是滿心踏實地回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