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想法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可要細致周密。什么樣的貢獻能加錢換官,多少貢獻封多大的官,名頭怎么起才不至于惹惱科舉官員,買了官之后具體怎么免賦稅、享榮光,這些人若是以后犯罪該怎么處置,都得細細參詳。
而且這舉措是明著推還是暗著推,慢慢推還是大江南北統一推,由誰來負責,讓誰來幫襯壓制物議。
樁樁件件都得提前想好。
屠龍容易,自己當龍,比屠龍還難。
晏后深諳這道理,于是匆匆告別,去安排這事了。
緋晚將她送到宮門口,緩步回返。
賣官之事,掙錢事小,主要是,當虛銜官職遍地開花,人們對官員的敬畏便會在無形中漸漸瓦解。
士農工商,各有等級。可倘若農工商很容易便能得到官職,和官員平起平坐,高高在上的士子官吏,就會慢慢走下神壇供桌,官員和百姓之間,漸漸形成新的生態。
晏后在籌備的時候,緋晚也暗中吩咐下去,讓底下的戲班子、說書人等,開始創作和推廣新戲,提前在賣官實施前引導輿論。當市井百姓都知道,為大梁做貢獻可以得到朝廷嘉獎封賞、光耀門楣的時候,晏后再推行賣官就容易多了。
自然,真施行起來,不能明目張膽說“賣官”。以封賞有功良民的名義,慢慢推行比較好。相信晏后會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緋晚在民間長期培養的戲班子和曲藝人等,分號已經開遍全國各地,成了除盛世驛局之外,她手中第二個遍布大江南北的組織。是她的耳目,也是她引導和控制朝野物議的手段之一。隨著熱門新劇火遍街頭巷尾,她想讓天下人明白的道理和事情,也通過劇情和人物潛移默化走進了世人內心。沒有這個,她以女子身份攝政,那些讀書士子能噴死她。
一個月后,晏后定下賣官章程。
三個月后,緋晚讓她借著下江南巡視的時機,先用虛銜獎勵江南工商。
“以前與姐姐玩笑時,姐姐曾經說過向往江南。不如就先從江南逛起,散心觀景的同時,順便考察民風官風、督政一方。等從江南回來,歇夠了,川蜀、南海、甘陜、中州,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晏后頷首,正合心意。
她半生都在國公府和宮廷憋著,早就想出去走走。以前的太后不能隨便走動,現在不同了,她想去哪,自己說了算。
“北瞿那邊,如今成了屬國,問題還是很多,有空我也去那邊走走。”她興致勃勃規劃。
之前跟著先帝親征,一路擔驚受怕,哪有心情領略北地風物。這回她可以慢慢逛,慢慢欣賞。
太后出行,耗資巨大,晏后握著私人海船利潤,不用朝廷掏銀子。鎮國公府如今由她弟弟襲爵,費盡心思討好她,勒緊褲腰帶也要送銀子給她。晏后和生母清河郡主一笑泯恩仇,不提那些裂痕嫌隙,維持著面子情分。
下江南,國公府送了五十萬銀子給她添路費,不要白不要,晏后欣然接受。緋晚讓她看到人生的廣闊,不再憤恨于過往。
在春風拂動的三月,乘船南下,帆影碧空。
明貴嬪帶著大公主與晏后同行。
女孩子從小走南闖北,不再是養在深宮的嬌弱公主,長大后自有天地。
緋晚安排明貴嬪和大公主跟隨,還有一層考量。
趙懷生的趙家軍名聲在外,英勇忠義可和李家軍并肩。趙懷生出身底層文人,憂國憂民,又和明貴嬪有舊誼,以后是大公主強有力的后盾。
皇帝一定要太子來做嗎?
公主不行嗎?
大梁只能有一個君王嗎?
輪流不行嗎?
顧姝兒講的未來,給了緋晚新的思路。
前世大公主母女就曾建立南朝攝政,今生,若能在和平的前提下,讓兩股勢力互相牽制,比一比誰更能讓大梁繁榮昌盛……
是不是可行?
一切都是未知數,緋晚愿意播種,愿意嘗試。
晏后和明貴嬪母女下江南的次月,和慶貴妃從北瞿傳來了消息。
她送了一封正式的祈愿書,派使者遠來京城,交給緋晚。
和慶貴妃已從玄女神使,變成新一任玄女,領北瞿教眾十三萬。
請求在大梁正式發展玄女信仰,建立教壇。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