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辦公室的沈青云,坐在那里便開始批閱起了文件。
到臨近中午的時候,他隨手拿起一張報紙,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沈青云的臉色變了。
這是一份華陽日報,上面是一張照片,華陽市的垃圾填埋場里,兩個環衛工人弓著身子,汗珠順著臉頰滴落,浸濕了腳下的垃圾。
他們的手,在腐敗的廚余,廢棄的紙箱,各種生活垃圾中不斷翻動,一寸寸地搜尋著。
不遠處,八噸垃圾堆積如山,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
而他們這么大海撈針的努力著,不過是要找到一塊小小的兒童電話手表。
看著報紙,沈青云的表情愈發嚴肅不已。
很快。
他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就在前幾天,從外地來的一家人到華陽市旅游,在車上的時候,孩子把自己電話手表裝在一個干凈的紙袋里把玩。
結果下車的時候,大手拉小手,一不留神,裝手表的紙袋連帶著其他的垃圾,就這么遺留在了火車站上。
而離開火車站之后,家長查手表定位的時候,發現手表在火車站。
隨后,有人提醒家長,可以打市長熱線。
于是,這個家長就打了電話。
華陽市的環境公司接到市長熱線下發的工單之后,相當重視。
他們順著定位一路追查,最終發現,這塊兒童手表,已經隨著一車垃圾,進了中轉站的擠壓箱里。
而這個擠壓箱里,裝載著足足八噸的垃圾。
八噸垃圾,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堆成小山一樣,混雜著各種腐敗物,臭氣熏天,要在里面找一塊小小的手表,這難度系數,可想而知。
于是為了那塊手表,環境公司沒有猶豫,他們決定把這八噸垃圾,全部轉運到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空地上。
然后,派人徒手翻找。
接下來的四個小時,就是沈青云看到的那一幕:兩個環衛工人,在彌漫著惡臭的垃圾堆里,一寸一寸地翻找。
他們的雙手,直接接觸著各種污穢,汗水浸濕了衣衫,灰塵和垃圾粘滿了皮膚。
沒有人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只能認命,執行上面下達的命令。
最后,這塊手表在昨天被找到了。
很快手表送到了那一家人手里,對方自然是感激涕零,對著媒體鏡頭,笑得特別開心。
華陽市環衛局這邊也順理成章地將此事作為為民服務的典型案例進行報道,彰顯城市的溫度。
沒人覺得有問題。
除了沈青云。
他的臉色愈發難看,覺得心里特別的不舒服。
那一家人的理所當然,以及環衛局這邊領導的大放厥詞,讓沈青云特別惡心。
因為一塊破手表,就浪費公共資源的精致利己主義者,以及為了政績和名聲,不顧基層普通勞動者辛苦的官僚,沈青云無論怎么想,都過不去心里這關。
深吸了一口氣,沈青云拿起電話,撥通了胡國忠的號碼。
“老胡,你通知一下李月梅副市長,以及市環衛局的局長童志清,就說我要去環衛局調研。”
沈青云直接說道。
“好的,書記。”
聽到這句話,胡國忠還有點莫名其妙,不過很快就點頭答應下來。
很快。
沈青云便在相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了市環衛局。
………………
市環衛局辦公大樓前,幾棵高大的梧桐樹在秋風中搖曳,葉片沙沙作響。
沈青云的車剛停穩,局長童志清和常務副局長郭子豪就快步迎了上來。
“書記,歡迎您來指導工作。”
童志清握著沈青云的手,臉上帶著略顯緊張的笑容。
沈青云點點頭,不咸不淡的說道:“來看看大家的工作,順便聽聽實際情況。”
走進三樓會議室,墻上的電子屏正循環播放著全市環衛工作紀實片。
童志清率先打開匯報材料:“書記,今年我們重點推進了三項工作:一是新增機械化清掃車三十二輛,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二是完成了八十座垃圾中轉站的升級改造。三是在三個區試點垃圾分類智能投放箱,居民參與率約百分之四十。”
他話音剛落,郭子豪連忙補充道:“不過目前還存在些瓶頸,比如老城區巷子窄,大型清掃車進不去,只能靠人工清運,效率偏低。”
沈青云手指輕點桌面:“老城區的問題我有體會,之前路過君溪區的時候,看到有些背街小巷垃圾堆積到第二天才清理。這背后是人員不足,還是調度有問題?”
聽到沈青云的話,童志清額頭滲出細汗:“主要是人手緊張,現有環衛工人平均年齡五十六歲,年輕人不愿意干,招不來人。我們嘗試過提高薪資,但財政撥款有限,漲幅跟不上物價。”
“垃圾分類試點效果如何?”
沈青云倒是理解他們,便翻看著桌上的垃圾分類數據報表。
郭子豪遞過一份統計表:“智能投放箱確實能提高分類準確率,但老年人不太會用。而且回收產業鏈不完善,有些可回收物收集后沒地方處理,最后還是混在一起運走,傷了群眾積極性。”
他頓了頓又說道:“比如云山區的試點站,上個月收到的廢紙箱堆了半個倉庫,聯系了三家回收企業都嫌量少不愿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