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豪被抓的消息在華陽市掀起了軒然大波,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件事,老百姓們拍手稱快,覺得市里終于為他們除了一害。
但沈青云沒有沉浸在這份喜悅中,他知道,治理一座城市不能只盯著個案,還有更多關乎民生和發展的大事等著他去處理。
他的目光,很快落在了華陽市的濱江新區上。
濱江新區是華陽市近年來重點打造的開發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應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可最近傳來的消息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上次田富國來送他上任的時候,沈青云就已經知道,這個濱江新區可是一直在賠錢的。
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之后,沈青云決定親自去市政府,聽聽關于濱江新區的詳細匯報。
………………
在張廣豪被抓之后的一個星期,沈青云來到了市政府。
市長朱鴻起和常務副市長王國珍早已在會議室等候,桌上擺滿了關于濱江新區的各種資料。看到沈青云進來,兩人連忙起身迎接。
“書記,您今天怎么有空過來了?”
朱鴻起笑著問道,心里卻在猜測沈青云的來意。
沈青云在主位坐下,開門見山:“我今天來,是想聽聽濱江新區的情況。最近總聽說那邊發展不太順利,具體是什么情況?”
朱鴻起的笑容僵了一下,他看了一眼王國珍,示意他來匯報。
王國珍清了清嗓子,拿起一份報告:“沈書記,濱江新區自啟動以來,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目前……目前的虧損已經超過二十個億了。”
“什么?”
沈青云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震驚。他雖然知道情況不好,但沒想到虧損會這么嚴重。
二十個億,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相當于華陽市今年十分之一的預算了。
他的手指緊緊攥著筆,臉色無比陰沉的問道:“怎么會虧損這么多,當初的規劃不是說很有前景嗎?”
朱鴻起嘆了口氣:“沈書記,這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新區引進了不少企業,也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但很多企業的效益都不如預期,稅收上不來,前期投入又太大,所以就……”
沈青云打斷他的話,語氣嚴肅:“效益不如預期?我看沒這么簡單吧。那些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他們的經營狀況怎么樣?補貼是不是都用在了正經地方?”
王國珍的眼神有些閃爍,他避開沈青云的目光,低聲說:“大部分企業還是不錯的,只是……只是個別企業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沈青云看他這副樣子,心里更明白了,這里面肯定有貓膩。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樣吧,不能市政府馬上成立一個工作組,全面審核濱江新區內所有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情況,看看他們的補貼資金到底用在了哪里,有沒有違規操作。”
朱鴻起和王國珍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
朱鴻起猶豫了一下,說道:“沈書記,這個是不是再考慮考慮?濱江新區的情況比較特殊,牽扯面很廣。”
“特殊?有什么特殊的?”
沈青云的目光銳利起來,冷著臉說道:“難道因為牽扯面廣,就可以任由虧損擴大,任由國家的錢白白流失嗎?我看不必考慮了,就這么定了,明天就把工作組的名單報給我。”
按理說,身為市委書記,他不應該如此專橫的插手市政府的工作,但朱鴻起這個人之前田富國就曾經告訴過沈青云,這家伙一向都是個老好人,誰也不得罪。
如果自己不表現的強勢一點,他真的不會做事的。
見沈青云態度堅決,朱鴻起和王國珍也不敢再反對,只好點頭答應:“好的,沈書記,我們馬上安排。”
沈青云離開后,朱鴻起和王國珍在會議室里坐了很久,臉上都帶著愁容。
“市長,您說沈書記這是怎么想的?”
王國珍率先開口,語氣里滿是擔憂,苦澀的說道:“濱江新區背后的情況有多復雜,他難道不知道嗎?”
朱鴻起揉了揉太陽穴,嘆了口氣:“我看他是真不知道,或者說,他知道但不在乎。這位沈書記的膽子也太大了,他難道沒聽說,濱江新區里面有好幾個企業,是省里領導的孩子開的嗎?”
王國珍皺緊眉頭:“可不是嘛,那些企業說是搞高新技術,其實就是個空殼子,靠套取政府補貼過日子。我們之前也想管過,但每次都被上面壓下來了。沈書記現在要查,這不是捅馬蜂窩嗎?”
“沒辦法,他是市委書記,我們只能聽他的。”
朱鴻起無奈地說道:“不過,我估計這事最后很難成,真要是查到了省里領導的頭上,他自己也不好收場。”
王國珍點點頭:“希望他能知難而退吧,不然咱們華陽市又要不安生了。”
………………
沈青云回到市委大院,剛走進辦公室,秘書長胡國忠就跟了進來。
他手里拿著一份文件,臉上的表情有些凝重。
“沈書記,您回來了。”
胡國忠把文件放在桌上,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有件事,我不知道該不該跟您說。”
“什么事?說吧。”
沈青云看著他,覺得他肯定有重要的事情。
胡國忠湊近了一些,壓低聲音:“沈書記,關于濱江新區虧損的事,我倒是聽說了一些情況。”
“哦?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