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遠?”
市委副書記張東哲終于開口,他靠在椅背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平靜的說道:“王副市長推薦的人選能力確實強,但他性格太剛,去年跟招商局局長在酒桌上差點打起來,組織部門需要的是協調能力強的人,我擔心他壓不住場子。”
他頓了頓,拋出自己的人選:“我覺得君山縣委書記孫茂才不錯,在三個縣當過主官,基層經驗豐富,而且群眾基礎好,上次換屆他得票率全市第一。組織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群眾認可最重要。”
宣傳部長劉群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出頂燈的光暈:“孫書記確實不錯,但他年紀大了,還有兩年就退休了。組織部長需要年富力強的,我推薦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鄭文娟,她在組織部干了十五年,從科員一步步上來的,業務熟、作風正,又是女同志,能彌補我們班子里女性領導偏少的短板。”
“鄭文娟是周勁松提拔的吧?”
李尚平立刻反問道:“雖然沒發現問題,但總歸是周的老部下,現在推薦她,會不會引起非議?”
劉群放下手中的筆,語氣嚴肅:“周勁松提拔的人不一定都有問題,鄭文娟當年是憑考核第一上去的,檔案里有記錄。我們不能因為周勁松犯了錯,就否定所有被他提拔過的干部。”
會議室里的討論聲越來越激烈,每個人都為自己推薦的人選據理力爭,偶爾還夾雜著對他人推薦人選的質疑。
市長朱鴻起始終沒說話,只是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偶爾抬頭看看沈青云的表情。
沈青云靠在椅背上,指尖輕輕摩挲著下巴,目光平靜地看著爭論的眾人。
他的腦子里在回憶著這幾個常委們推薦的人選。
李尚平推薦的趙立群,去年在政法委專項督查中給過政法系統不少便利。
周良濤力挺的馬文斌,是他的老鄉。
王國珍推薦的高志遠,開發區項目曾多次獲得財政傾斜。
張東哲提名的孫茂才,兩人在之前君山縣的工作中就有合作。
劉群推舉的鄭文娟,宣傳部的幾次大型活動都由她負責協調。
每個人的推薦,都帶著或多或少的私心。
“各位都發表得差不多了?”
沈青云的聲音突然響起,會議室里瞬間安靜下來,只剩下空調的送風聲。
他抬眼看向朱鴻起,笑著問道:“市長,你還沒說你的意見。”
朱鴻起合上筆記本,身體微微前傾:“我覺得大家推薦的人選都各有千秋,很難一下子分出高下。不過組織部長最重要的是政治可靠,我比較傾向于趙立群,他在幾次重大事件中的立場都很堅定,比如上次金店搶劫案,他主動協調政法系統做好輿情引導。”
他頓了頓,補充道:“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最終還是看沈書記的想法。”
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時候應該說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沈青云身上,像是在等待最終的判決。
會議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陽光在桌面上移動了半寸,將幾個茶杯的影子拉得更長。
沈青云緩緩搖頭,語氣平靜:“現在推薦人選,關系到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干部隊伍建設,不能倉促決定。我還需要再考慮考慮,也會征求一下省委組織部的意見。”
張東哲眼里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他原本以為沈青云會當場定下來,沒想到還要再拖。李尚平則悄悄松了口氣,只要沒定下來,他推薦的人選就還有機會。
王國珍端起茶杯,掩飾住嘴角的一絲嘲諷,這些人爭來爭去,最終還不是得看沈青云的意思。
“那今天就先到這里吧。”
沈青云站起身,椅腿與地毯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散會。”
常委們紛紛起身,臉上帶著不同的表情。
李尚平快步走到朱鴻起身邊,低聲討論著什么,兩人不時點頭。
周良濤則拉住劉群,似乎在解釋著什么。
張東哲落在最后,目光在沈青云的背影上停留了片刻,才轉身離開。
沈青云走到門口時,胡國忠遞過來一份文件:“沈書記,這是省委組織部發來的關于組織部長人選的基本要求。”
沈青云接過文件,沒有立刻翻看,只是對胡國忠說:“把今天大家推薦的人選材料整理一下,包括他們近三年的考核結果和群眾評價,下午下班前給我。”
“好的,沈書記。”
走出會議室,走廊里的風帶著涼意吹過來,沈青云深吸一口氣,抬頭看向窗外。
香樟樹的葉子在風中輕輕搖曳,陽光透過葉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如同他此刻復雜的心情。
組織部長的人選,不僅關系到一個崗位的填補,更關系到華陽市官場的平衡,甚至可能影響到后續對濱江新區問題的深入調查,他必須慎之又慎。
回到辦公室,沈青云將文件放在桌上,目光落在窗外那棵枝繁葉茂的香樟樹上。
他知道,接下來的幾天,肯定還會有人來找他“匯報工作”,試圖影響他的決定。
但他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只是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
這個時候,桌上的電話響了,是省委組織部部長周高遠打來的。
沈青云接起電話,語氣恭敬:“周部長您好……對,我們今天開了常委會討論……還沒定下來,想再考察一下……好的,我會盡快把推薦名單報上去……”
掛了電話,沈青云走到窗前,看著市委大院里來來往往的身影。
官場如棋局,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慮,而他,必須下好這關鍵的一步棋。
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戶,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落在那份關于組織部長人選的文件上,仿佛在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