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可不是一般人。
科學院院士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代表著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頂尖水平與核心力量。其地位不僅體現在學術成就的高度認可上,更延伸至社會影響力、資源調配權以及國家戰略決策層面,是一種兼具專業性、權威性和公共價值的終身身份象征。
不夸張的說,如果這世界上有財閥、軍閥的說法,那院士就屬于是學閥最頂尖的那批人。
每一個院士的背后,都有各種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不夸張的說,哪怕是省市領導見了這些院士,也要客客氣氣的。
這樣的人,居然主動來濱州市,這讓沈青云很難不懷疑他的真實目的。
桌上的涼白開被曬得溫吞,沈青云喝了一口,舌根泛起苦澀。
王海生去年考核時,張銀峰當時還是秘書長,私下提過一嘴,說這人為了政績有點急功近利。難道這次又是急著拉項目,沒摸清對方的底細?
正琢磨著,走廊里傳來一陣腳步聲,張銀峰邁著自己一貫的輕緩卻帶著節奏的腳步走了進來。
他進來的時候,沈青云正對著林俊威的資料出神。
“書記,組織部的整改報告……”
張銀峰抱著文件夾進來,看見沈青云在那發呆,有點意外。
“放那吧。”
沈青云點點頭,隨即說道:“知道了么,有個院士來咱們濱州市考察了。”
“您說那個林俊威院士?”
張銀峰驚訝的問道。
“你怎么知道?”
沈青云不解的問了一句。
“王海生發的朋友圈。”
張銀峰笑了笑,隨即說道:“我就順手在網上查了一下。”
沈青云點點頭,指尖在桌面上畫著圈,輕輕的說道:“”招商局說是偶遇,但我總覺得有點蹊蹺。你見過哪個頂尖科學家,會因為聊得投緣就臨時改變行程?”
窗外的蟬鳴突然停了,空氣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
張銀峰把文件夾放在桌上,輕聲說:“要不要讓熊楊同志那邊留意一下?查一下這個考察團的背景。
沈青云搖了搖頭:“先不用。”
他拿起內線電話,撥通了肖如水的號碼:“如水同志,你親自去接待,多聽少說。問問清楚考察團的具體訴求,是技術合作還是產業投資,有沒有帶合作方案。”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記住,不要輕易許諾政策優惠,一切按程序來。”
掛了電話,他走到書柜前,望著里面排列整齊的黨史文獻。
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書脊上投下明暗相間的條紋,像一道道警戒線。
“老張。”
沈青云突然開口對張銀峰說道:“你說一個科學家,突然熱衷于經商,可能是什么原因?”
張銀峰想了想:“要么是科研遇到瓶頸,需要產業資金支持。要么是……”
他斟酌著措辭,緩緩說道:“可能團隊里有懂商業的人在推動。”
沈青云沒說話,指尖在《資治通鑒》的封面上輕輕摩挲。
他想起彭東南案的教訓,任何反常的舉動背后,往往都藏著沒攤開的牌。
林俊威帶著考察團突然到訪,到底是沖著濱州的鋁業基地,還是另有目的?
“你先回去吧。”
沈青云對張銀峰說道。
張銀峰微微點頭,便離開了沈青云的辦公室。
沈青云的心里卻沒放松警惕,他拿起開發區的規劃圖,紅筆在鋁業基地的位置圈了個圈。
熱風再次涌進辦公室,帶著黃河邊潮濕的水汽,吹得文件紙又開始嘩嘩作響,像在低聲提醒著什么。
他走到窗前,看著熱風里重新振作起來的蟬鳴,決定先按正常程序接待。
不管背后有什么緣由,林俊威的院士身份擺在那里,禮數不能少。
至于其他的,走著瞧便是。
辦公桌上的涼白開被他一飲而盡,溫熱的液體滑過喉嚨,像在提醒他保持冷靜。
濱州的發展需要科技助力,但絕不能為了政績冒不該冒的險。
他拿起紅筆,在考察團行程表的空白處寫下四個字:靜觀其變。
窗外的陽光依舊熾烈,但沈青云覺得心里的那點疑慮,像被風卷著的云,暫時停在了看不見的地方。
該來的總會來,重要的是做好準備,守住底線。
只不過,警察的直覺告訴沈青云,這位林俊威林院士的身上,肯定隱藏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