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掀起他的衣角,帶著夏末的涼意,卻讓他的頭腦更加清醒,不管背后是誰,只要敢在濱州撒野,他就必須揪出來。
走到市委大院的時候,保安敬了個禮。
沈青云點頭回應,看著值班室的燈光在地面投下溫暖的光暈。
他知道,接下來的幾天不會平靜,但只要守住底線,就不怕任何風浪。
就像這宿舍區的路燈,哪怕被烏云遮擋,也總會亮到天明。
………………
第二天早上,沈青云早早的來到辦公室。
“書記。”
張耀祖對沈青云說道:“市政府辦那邊打電話過來,劉市長有事情找您。”
“請他過來吧。”
沈青云一愣神,倒是有點意外。
一般來說,市長劉彥昌很少來自己的辦公室,主要大家都是副部級干部,雖然自己是市委書記,屬于是一把手,但劉彥昌畢竟是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兩個人有點王不見王的意思。
沒想到今天居然主動要找自己談工作,這是怎么回事?
上午十點,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沈青云的辦公桌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門被輕輕推開,市長劉彥昌拎著個黑色公文包走進來,臉上堆著恰到好處的笑意:“書記,忙著呢?”
沈青云從文件堆里抬起頭,指了指對面的沙發:“剛看完開發區的報表,坐吧。”
他注意到劉彥昌的襯衫袖口沾著點墨跡,想來是剛改完材料。
劉彥昌把公文包放在茶幾上,從里面抽出幾份文件:“這是上半年的財政收支明細,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七個點,主要靠鋁業基地的稅收拉動。”
他俯身遞過去,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您之前抓的那幾個技改項目,現在開始見效了。”
沈青云翻著文件,指尖在數據旁劃著線:“民生支出跟上了嗎?別光顧著經濟增長的數字。”
“教育和醫療都按比例提了。”
劉彥昌連忙說道,身體往前傾了傾,對沈青云解釋道:“上個月剛批了兩所社區醫院的建設資金,您放心。”
他端起沈青云倒的茶,吹了吹浮沫,隨即說道:“對了,防汛工程也按計劃推進,下周組織演練。”
辦公室里靜了片刻,只有空調的微風拂過文件的輕響。
沈青云合上報表,目光落在劉彥昌帶來的另一份文件上,封皮寫著“干部推薦名單”幾個字。
劉彥昌順著他的視線看去,笑了笑:“其實今天來,還有件事想跟您商量。”
他拿起那份名單,推到沈青云面前,對沈青云說道:“市政府這邊空了個副市長的位子,幾個黨組成員碰了碰,覺得王海生同志挺合適。”
聽到王海生三個字,沈青云的指尖在文件上頓了頓。
招商局這半年確實動靜不小,先是拉來幾個外資項目,現在又引進了林俊威的考察團,且不說之前恒達集團的事情,單單是這些成績,也足以證明他們是在努力做事的。
但想起葉霓裳還沒回復的調查結果,沈青云的眉頭微微蹙起,還是有點對這個王海生不太放心。
“他的政績是不錯。”
沈青云緩緩開口,目光抬起來,看著劉彥昌緩緩說道:“但招商局的工作剛有起色,這時候動他,會不會影響后續項目?”
劉彥昌放下茶杯,語氣懇切的說道:“正因為有起色才該提拔嘛。”
他掰著手指算了起來:“去年引進的電子產業園,今年就能投產。這次林院士的項目要是落地,那可是一百幾十億的投資。”
他看著沈青云的眼睛,嚴肅地說道:“下面的干部有沖勁,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更大的平臺。”
沈青云沒有立刻回應,拿起筆在紙上畫著圈。
在他看來,王海生的性子太急,上次匯報林俊威的情況時,明顯隱瞞了些細節。
提拔副市長,不僅要看政績,更要看沉穩和可靠。
“市政府班子的意見是一致的?”
沉默了片刻之后,沈青云突然問了一句,筆尖停在紙上。
“基本一致。”
劉彥昌聞點點頭道:“就等您這邊拍板。畢竟是市委常委提名,您的意見最重要。”
他適時地遞了個臺階,語氣里帶著尊重。
畢竟是副市長的提拔,市政府通過之后,要報到常委會這邊,只有常委會通過之后,他們才會上報給省委省政府那邊,請省委組織部批準。
一般來說,這種不涉及到市委常委的人事任免,省委不會反對濱州市委這邊的意見。
陽光從窗縫里移過來,照亮了文件上的墨跡。
沈青云看著劉彥昌期待的眼神,心里有了主意:“這事不急。”
他把名單推回去,開口說道:“先讓組織部做個全面考察,看看群眾評議和廉政記錄。”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補充道:“林俊威院士的項目沒定下來前,人事調整還是穩妥點好,畢竟王海生是負責跟進這個事情的人。”
劉彥昌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又舒展開:“您考慮得周到。”
他收起名單,放進公文包,淡淡地說道:“那我讓組織部先準備材料。”
不管怎么說,沈青云是市委一把手,他的話自己不能不聽。
沈青云點點頭,端起茶杯示意:“嘗嘗新到的龍井,前幾天省里送來的。”
茶香漫開時,劉彥昌知道這事算暫時擱置了。
他起身告辭,走到門口時又回頭:“那林院士的項目,下午安排您見個面?”
“下午還有個會。”
沈青云翻開下一份文件,淡淡地說道:“過兩天再說吧。”
他在等葉霓裳的消息,當然不能輕易答應下來。
門輕輕關上,辦公室里恢復了安靜。
沈青云望著窗外的梧桐,王海生的提拔不是小事,至少要等林俊威的底細查清。
因為他很清楚,對干部的考察,從來都不能只看表面的熱鬧。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