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縣的午后,太陽把柏油路曬得發燙,空氣里飄著路邊小吃攤的油香和遠處工地的塵土味。
看完了卷宗,沈青云便提出下午出去轉轉。
周朝先和劉福榮自然是沒有意見的,為了不引人注目,周朝先剛剛特意去租來了一臺灰色捷達,車身上還沾著幾處沒洗干凈的泥點,看起來就像跑長途的外地辦事車。
“分頭行動,兩點半在南街的老馬家面館匯合。”
沈青云拉了拉身上的淺灰色夾克,把衣領立了立,遮住了脖子上平時常戴的警徽項鏈,淡淡地說道:“福榮去超市、藥店,跟收銀員、導購聊聊。朝先去汽修店、五金店,就說車有點毛病,順便打聽本地情況。我去菜市場和周邊的小飯館,記住,別問得太刻意,裝成外地來考察小生意的。”
“明白。”
周朝先和劉福榮同時點頭。
周朝先把手機調到錄音模式,塞進牛仔褲口袋,又摸了摸腰后的甩棍。
雖然是暗訪,但他習慣性帶著防身的家伙。
劉福榮則把筆記本和筆藏在帆布包的夾層里,準備隨時記錄聽到的信息。
原本他們是不同意跟沈青云分道揚鑣進行暗訪的,畢竟沈青云的身份擺在那里,真要是出意外,兩個人誰也承擔不起責任。
但沈青云明確告訴他們,暗訪又不是抓人,不需要太在意。
更何況。
自己的身手比他們兩個強太多了,真要是有意外,自己打不過的話,跑路還是可以的。
兩個人也只好無奈的答應下來。
………………
沈青云沿著主街往菜市場走,路邊的店鋪大多掛著褪色的招牌:“育才服裝廠指定校服代售點”的紅色橫幅格外顯眼,橫幅下面的玻璃門上貼著一張泛黃的通知:“全縣中小學統一校服,僅限本店購買,其他渠道無效”。
放慢自己的腳步,沈青云眼角的余光掃過店鋪里,幾個穿著校服的學生正被家長拉著試衣服,老板坐在柜臺后,手里把玩著一串佛珠,眼神卻透著不耐煩,像是篤定沒人敢去別家買。
菜市場里人聲鼎沸,賣菜的攤販把新鮮的黃瓜、番茄擺得整整齊齊,卻沒人像其他地方那樣吆喝。
沈青云走到一個賣青椒的攤位前,彎腰拿起一個青椒,裝作挑選的樣子,跟攤主搭話:“大姐,您這青椒多少錢一斤?我是從羊城來的,想在這邊看看有沒有服裝生意可做,這邊物價怎么樣啊?”
攤主是個五十多歲的女人,臉上刻著日曬雨淋的痕跡,她看了沈青云一眼,壓低聲音說:“三塊五一斤。外地來的啊?別在這兒做服裝生意了,尤其是跟張老板沾邊的,不然怎么賠的都不知道。”
“張老板?”
沈青云故作疑惑,不解的問道:“哪個張老板,這么厲害?”
女人往左右看了看,見沒人注意,才用只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還能有哪個?育才服裝廠的張衛國唄!全縣的校服都是他壟斷的,誰要是敢跟他搶生意,輕則店被砸,重則被抓進去喝茶。前陣子有個賣布的,想給學校做校服,結果第二天就被公安以涉嫌詐騙抓了,關了半個月才放出來,店也黃了。”
沈青云心里一沉,手里的青椒差點掉在地上。
這跟林高明說的一模一樣,張衛國果然是靠壟斷起家,還利用公安系統打壓對手。
他強裝鎮定,又問:“那他跟縣里的領導關系很好吧?不然怎么能壟斷這么大的生意?”
“何止是好!”
女人撇了撇嘴,把手里的秤桿放下,隨口說的:“縣長、縣委書記都經常去他的廠里視察,公安局李局長更是他的常客,據說張衛國的兒子在外面打架,打了人,公安局都不立案。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別惹到他們就行。”
沈青云點點頭,付了錢,拎著青椒慢慢走出菜市場。
陽光更烈了,他卻覺得后背發涼。
一個商人,竟然能把整個縣城的權力系統都綁在自己的利益鏈上,林高明的遭遇,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與此同時,周朝先正在縣城東頭的一家汽修店。
他蹲在一輛破舊的桑塔納旁邊,假裝檢查車況,跟修車師傅搭話:“師傅,您看我這車輪子,是不是有點跑偏?我從外地來拉貨,要是半路出問題就麻煩了。”
修車師傅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胳膊上有個文身,手里拿著扳手,看了看車輪,說:“有點跑偏,得調一下前束。外地來的啊?拉貨別走北環路,那邊是張衛國的工地,沒他的同意,車根本過不去,就算過去了,也得被他的人收過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