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孩的熱情下,男童只好手下,臉紅紅的小聲說著謝謝。幾個小朋友對視一眼之后,又是手拉著手,嘻嘻哈哈的跑了,去另一邊繼續玩耍。
陸家這邊,陸廉端著碗沙棘酒,坐在稍遠些的凳上。一個穿著半舊儒衫,頭發花白的老者踱步過來,在他身邊坐下。
“聽口音,先生是南邊來的?”柳先生聲音溫和。
陸廉微微頷首:“回老先生,是從嶺南來的。”
“嶺南……”柳先生撫須,眼中帶著一絲悠遠,“濕熱瘴癘之地……然物產豐饒,文風亦曾鼎盛。昔年韓文公左遷潮州,開嶺南文教之先河……令人神往啊。”他隨口吟出幾句韓愈在嶺南所作的詩句。
陸廉眼中閃過一絲訝異。流放嶺南多年,早已習慣被視作蠻荒罪囚,何曾想過在這北境苦寒之地,一個村塾先生竟能隨口道出嶺南文脈?
他胸中那點屬于士大夫的、幾乎被磨滅殆盡的傲氣,竟被這幾句詩悄然喚醒。
“慚愧,”陸廉放下酒碗,對著柳先生拱了拱手,“嶺南文脈……凋零久矣。倒是先生,身處北地,猶記南國文章,令人感佩。”
“文章千古事,不分南北。”柳先生擺擺手,微笑道,“季村長在此興辦學堂,不拘一格,廣納賢才。若先生不棄,閑暇時來學堂給娃娃們講講嶺南風物、詩詞文章,亦是美事。”
陸廉心頭一震,看著柳先生溫和誠摯的目光,再看看篝火那邊喧鬧的人群、笨拙學著北地舞步的孫瘸子、唾沫橫飛比劃著甘蔗的趙頭兒、被孩子圍著玩耍的陸家幼童……
這北境萬福村,似乎還會愿意為孩子們教書識字?這還是傳聞中的蠻荒地帶?
“別驚訝,咱們這里全民識文認字,學武。大家的學習勁頭都很足,咱們這里雖然有不少流放來這的文官,但北境很多地方更需要他們發光發熱,所以這先生啊,就缺的很,”
老先生說到這輕撫胡子:“我瞧你像是讀了幾年書的,想來也是有一點文化基礎,不如可有興趣去學堂看看?”
“老先生過獎了,我,我只是淺淺讀了幾年書,只怕不能……”
“啟蒙,你去教啟蒙也不錯。若是你想繼續讀書,咱們這還有夜校,你可以繼續讀書。”
陸廉很驚訝,沒想到竟是如此人性化。
見人都說到這份上,若是再拒絕那就不禮貌了。
隨后點頭:“好,那,那我試試。”
老者聽后,唇角勾起滿意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