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風雪徹底停了,黑土化凍,露出深褐色的泥土。萬福村比往年更早地熱鬧起來。
蓋房子的工地上,人聲鼎沸。磚窯冒著滾滾濃煙,新燒出來的青磚還帶著余溫,就被裝上板車,運往各處宅基地。
木匠們鋸木頭的刺啦聲、鑿卯的篤篤聲、砌墻的敲打聲混成一片。去年賺下的銀子,大部分變成了磚瓦木料。
“快!東頭那排地基打好了!磚頭運過去!”
“西邊三戶的房梁今天上!柱子扶穩了!”
“瓦片!瓦片不夠了!磚窯那邊再催催!”
趙石頭嗓門洪亮,在工地上來回奔走。村民們干勁十足。住上結實的磚瓦房,是幾輩子的夢想。去年只有學堂和榨油坊是青瓦房,今年,家家都要有!
田野里同樣忙碌。解凍的土地被犁開,翻出濕潤的泥土。新買的壯牛拉著鐵犁,后面跟著扶犁的老把式,大聲吆喝著。去年開墾的荒地,今年要種滿。
“老趙頭!這邊坡地,按村長說的,全撒花生種!”
“河灘邊那片洼地,引渠水進去!試種‘金谷子’(水稻)!”
“熟地種棉花的,壟溝挖深點!排水要好!”
老童生戴著草帽,拿著季如歌畫的田畝圖,在地頭指揮。學堂里大點的孩子也放了“農忙假”,跟著大人下地,撒種,覆土。田野里滿是勞作的人影。
流民們也被組織起來。他們來得晚,房子還沒蓋好,暫時分住在村西頭兩排新建的大通鋪房子里。男的一排,女的一排。條件簡陋,但能遮風擋雨,有熱飯吃。
“柱子,你們幾個去磚窯幫忙搬磚!”
“李家嬸子,帶幾個手腳麻利的,去豆腐坊磨豆子!”
“識字的?去找老童生報到!幫著記工分!”
季如歌安排了活計。流民們有活干,有飯吃,心就穩了。雖然擠在大通鋪里,但沒人抱怨。比起在老家餓死或者死在亂兵手里,這里就是天堂。
“季村長說了,等新房子蓋好,第一批就分給咱們!”一個叫劉老實的流民蹲在田埂上吃飯,對同伴說,眼里有光。
“真的?”同伴有點不信,“咱們是外人……”
“村長說話算話!”旁邊一個正在挖溝的本地村民插話,“學堂蓋好,娃娃都能念書;榨油坊蓋好,家家有油吃;船隊跑起來,大家有工錢!村長答應的事,哪樣沒做到?”
“村長說了,只要大家好好過,工錢絕不會少的。你們也早就看出來了,這萬福村的村長是個不差錢的人,而且也很關照大家。”
“對對對,村長對咱們可好了。我現在都不敢相信自己每天過的日子是真的還是假的,感覺就像是做夢一樣。”
“可不就是,當時我都要帶著一家老小去尋死了。結果季村長說帶我們來北境,這來了之后,我還以為會被排斥在外,日子也不會多好。可結果是我小人之心了,季村長可太好了,好的我恨不得天天燒香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