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里的小方塊,隔著衣物,穩定溫熱。這點溫熱,推動著榨油坊的石碾,也推動著香料作坊的磨盤,更推動著跨越重洋的船隊。
萬福村的根,深扎北境凍土,汲取著四海的養分。腳下的路,已不是擴張,而是編織一張覆蓋已知世界的網。她轉身,走向香料作坊。新磨的一批胡椒粉,需要嘗嘗味道。
萬福香料作坊的石碾嗡嗡轉動,研磨著烘干的胡椒丁香。辛香粉末灌入小陶罐,貼上標記。季如歌嘗了嘗新磨的粉,辛辣純正。
“裝車,發江南。”她對管事的說。
香料島的船隊(載著新招的二百人)駛離萬福河。季星洲領隊,李主簿隨行。船上滿載糧食、工具、布匹、藥品和季如歌的嚴令:“建寨墻,防海盜野獸。”
“開墾荒地,種糧自給。”
“香料采摘、炮制,按季如風定的規矩,不可亂。”
“島民契約,嚴格執行。違者嚴懲。”
船影消失。萬福村本土繼續運轉。榨油坊轟鳴,油罐堆積。新棉布成匹入庫。田野里,冬小麥已播種,露出嫩綠。
季如風從香料島發回信鴿:“寨墻地基打好,石木取自島。進度快。”
“墾地百畝,種薯、豆。島民學種地。”
“首批香料炮制完成,品相佳。待船運回。”
“附近小島土著駕獨木舟窺探,未近。”
季如歌看完,回復:“寨墻加高,設瞭望。備弓弩。”
“土著友善則易貨,懷異則驅離。不可濫殺。”
“香料分批運回,免積壓。”
萬福村船塢,第七艘船下水。南洋硬木打造,更堅固。第八艘船骨架鋪好。
老童生匯報:“江南商路貨款到:香料粉五百罐,油八百斤,棉布二百匹。銀一千二百兩。”
“北邊邊市:鹽、鐵鍋、油、布換回羊毛八百捆,皮三百張,良馬二十匹。凈利六百兩。”
“香料島開銷(糧食工具藥品運費),扣除。凈存銀……五千七百兩。”
銀子堆在加固的庫房。季如歌下令:“擴軍械坊。招鐵匠,打刀、矛、弓弩。更要……火銃。”她從空間取出簡陋火銃圖紙。
“火藥坊,單獨建。遠離村舍。”
“船隊水手、香料島守衛,配發武器。定期操練。”
安全,成了首要。財富引來的不止是商隊。
鐵匠鋪爐火更旺。鐵錠燒紅,鍛打成刀矛。新招的鐵匠看著火銃圖紙,皺眉研究。火藥坊建在偏僻山坳,由可靠老人看守配比。
三個月后,季星洲率船隊返回。三艘船吃水深。
一艘載滿香料:胡椒、丁香、豆蔻,成袋堆積。
一艘載南洋硬木、玳瑁、少量珍珠。
一艘載人:季如風帶著幾個曬得黝黑、眼神精悍的島民管事回來述職。
村公所。季如風攤開簡陋地圖:“寨墻建好,高兩丈,設箭樓四座。守衛五十人,配刀矛弓弩。”
“開墾地三百畝,薯豆長勢好,可自給大半。”
“香料林擴至三片。雇島民二百,分片管。炮制作坊建起,按規程。”
“土著……騷擾三次,小股,被弓弩驅散。抓一人,語不通,易貨放回。”
“首批香料,全在此。硬木、玳瑁是順路采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