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嬰寶”的貨持續熱銷,改變著各地育兒習慣。
江南富戶的奶娘被辭退,娃娃改喝奶粉,長得白胖。
中原的娃娃用上護臀膏,紅屁股少了。
草原的婦人推著嬰兒車放牧,娃娃睡在里面,安穩。
奶瓶、濕巾帶來的便利,讓母親們省力不少。
普通百姓家,雖然買不起全套,但咬牙也要買罐奶粉或瓶潤膚霜。嬰兒用品成了最硬的通貨。
季如歌的空間商超母嬰區,貨架依舊滿滿當當。夜深人靜,她將整箱的奶粉、成排的洗護用品、大包的濕巾隔尿墊,轉移到萬福村庫房。
撕掉現代包裝,換上“萬福嬰寶”的素紙或布袋,封好。動作熟練,無聲無息。庫房的“庫存”永遠充足。
老童生看著賬本上不斷跳漲的數字,看著庫房堆積如山的銀子(部分已換成金錠),呼吸都有些不暢。他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多錢。
季如歌拿起一罐剛封好的“北境嬰寶”奶粉,掂了掂。懷里的小方塊隔著衣物,穩定溫熱。
這點溫熱,連接著另一個世界的豐饒倉庫,也點燃了這個時代父母對孩子最本能的付出。腳下的路,鋪滿了真金白銀,每一步都踩在現代資源對古代需求的絕對碾壓之上。
風暴的中心,是庫房里永不枯竭的“貨”與賬本上永不停歇的數字。她放下奶粉罐,走向針線坊。那里新到的細棉布,需要驗看質地。賺錢,掌控,風暴由她而生,也由她掌控。
“北境嬰寶”的貨一車車運走,銀子金山般堆入庫房。季如歌的目光轉向那些用了“嬰寶”長大的孩子——該上學了。
她召集胡掌柜、趙掌柜、馬隊代表。
“再開一鋪。‘北境蒙學堂’。”季如歌說,“賣這個。”
她指向新布置的長桌:一摞摞彩色硬紙卡,畫著動物、水果、日用品,旁邊印著大字“牛”、“果”、“碗”。
一套套光滑小木塊,刻著簡單漢字。
帶凹槽的木板,配不同形狀的彩色小木塊(圓形、方形、三角)。
小算盤,珠子圓潤。
硬紙做的“看圖識字”小冊子。
甚至還有巴掌大的小沙盤,配小木棍。
“這是‘蒙學用具’。”季如歌解釋,“認字卡,看圖識物;描紅板,學寫字;形狀板,認圖形;小算盤,學數數;看圖冊,講故事;小沙盤,練寫字。”
掌柜們拿起一件件看。
胡掌柜翻看識字卡:“這比光念‘三字經’有趣多了!”
趙掌柜擺弄形狀板:“娃娃動動手,就認圖形了!”
馬隊代表摸摸小沙盤:“這個好!不用紙墨,隨處能寫畫!”
“鋪子里,設個‘小書院’。”季如歌補充,“擺小桌小凳。雇個識字的伙計,帶娃娃玩這些,順便教點東西。讓爹娘看看,娃娃怎么邊玩邊學。”
掌柜們眼睛又亮了!這主意絕!讓父母親眼看到好處,還怕不買?
“老規矩!授權!江南歸我!”
“中原我的!”
“邊塞我來!”
“北境蒙學堂”區域授權火速簽下。首筆銀子入庫,訂單量驚人。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