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被成功解救,拐子賴婆子落網伏法,案件雖已了結,但其帶來的警示卻遠未結束。
這起光天化日之下、發生在最繁華市集的拐賣未遂案,如同一記警鐘,重重敲打在季如歌和所有北境管理者的心頭。
北境的繁榮吸引了人才、資金和機遇,但也無可避免地吸引了罪惡。人口基數的急劇膨脹和流動性的增加,使得原有的、相對粗放的管理模式出現了明顯的漏洞。
賴婆子這樣的慣犯能混跡市井多年而未受察覺,直至此次險些得手,暴露了北境在人口管理和治安監控上的薄弱環節。
議事堂內,氣氛凝重。各部門主管齊聚,總結此次事件的教訓。
治安隊正首先請罪,承認在流動人口登記、重點區域巡查和快速反應機制上存在不足。
民政司官員也檢討了對特定區域(如棚戶區)的管理疏忽。
市舶司則表示,目前對短期來訪商旅的登記和追蹤主要依賴于商隊自查和口岸登記,對其中個別人員的具體動向難以完全掌握。
季如歌聽完眾人的匯報,臉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卻比往常更加銳利。她沒有急于斥責,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北境發展太快,舊有的管理體系已經跟不上現實需求。
“此事,非一人一司之過。”季如歌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乃是北境發展必經之陣痛。然,痛過之后,需有改變。”
她站起身,走到懸掛著的北境新城地圖前,目光掃過上面標注的各個區域,下達了一系列新的、更為嚴苛和精細的管理指令:一、建立“全域訪客登記追蹤體系”。所有進入北境的人員,無論來自何地,因何目的(經商、務工、探親、游歷),必須在入境口岸或指定登記點進行詳細登記,包括姓名、籍貫、年齡、體貌特征、入境事由、預計停留時間、在北境聯系人或住址等。發放帶有編號和基本信息的臨時身份憑證(類似腰牌或紙牒)。
二、推行“住址報備與核查制度”。所有在北境停留超過三日的訪客,必須向所在地的坊正(基層管理人員)報備詳細住址。坊正需定期核查,確保人址相符。短期商隊需指定集中駐地,由隊首負責管理報備。
三、加強“重點區域監控與巡邏”。對集市、港口、客棧、棚戶區等人員復雜、流動性大的區域,增派便衣治安員和固定崗哨,實行不間斷巡邏和高密度監控。利用新建的瞭望塔和改進的傳訊系統,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四、明確“律法紅線與懲戒措施”。再次向所有入境人員強調北境律法,尤其明令禁止拐賣、盜竊、欺詐、斗毆等惡性行為。一旦觸犯,無論身份背景,一律嚴懲不貸。
輕則罰款、杖責、驅逐出境,重則勞役、監禁乃至死刑。并建立“北境黑名單”制度,所有被驅逐或依法懲處者,其信息錄入黑名單,永久禁止再入北境。
五、此規定適用于所有人,包括北境本地居民。北境居民若作奸犯科,同樣依法處置,絕無偏袒。
六、鼓勵“民眾監督與舉報”。設立匿名舉報渠道,對提供有效線索、協助破案者給予重賞,形成全民監督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