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這局面,該如何應對?強行抓回?還是……順勢而為?新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糾結和沉思。而北境這邊,一群南境小“俘虜”們,則眼巴巴地等待著家里的回音,心中充滿了對留在北境的渴望和對未知結果的忐忑。
南境京城,那些將子弟送入“游學團”的宗室王公和重臣府邸,這幾日的氣氛可謂是冰火兩重天。起初,他們是抱著讓自家孩子去北境“見見世面”、“殺殺傲氣”,甚至暗戳戳希望孩子能“發現北境的破敗”、回來好打臉宇文珩的心態。想著頂多三五個月,孩子們吃夠了苦頭,自然就會想念京城的繁華安逸,乖乖回來。
然而,他們等來的不是孩子們的思鄉之情,而是一封封如同重磅炸彈般的家書!
安郡王府上,安郡王抖著手拆開兒子的信,剛看了幾行,臉色就由紅轉白,由白轉青。
信上,安世子用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口吻寫道:“父王親啟:兒臣已抵北境多日,此處萬物新奇,遠超想象!兒臣深思熟慮,決意暫留北境求學。北境學堂所授,乃經世致用之學,非死記硬背之經書可比。此處生活便利,人心向上,實乃求學立業之佳所。請父王不必掛念,兒臣在此一切安好,比在京城快活百倍。待學有所成,或假期得空,自當回京探望。另,珩殿下此前所極是,我等確是坐井觀天之蛙,望父王亦能開闊心胸,勿再固步自封……”
“逆子!這個逆子!”安郡王氣得將信紙揉成一團,狠狠摔在地上,胸口劇烈起伏,差點背過氣去。暫留求學?比京城快活百倍?還說他是井底之蛙?!這哪里是去游學,分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啊!
類似的情景,在各大府邸同時上演。
“父親大人:女兒以為北境甚好,欲留下學習醫術及格物之道,將來或可濟世救人,亦可光耀門楣(雖然女兒覺得北境不怎么看重這個)。京城規矩繁多,甚是煩悶,不若北境自在。勿念。”
“母親:孩兒不回去了!北境有會飛的木鳥(風箏),有自己會跑的鐵馬(玩具車),學堂里還能親手做木工!比在家里整日被嬤嬤看著繡花有趣多了!您和爹爹保重身體,孩兒過年再回去看你們!”
“祖父:孫兒見識了北境之強盛,方知天外有天。孫兒欲留在此處,習其強兵富民之道,他日或可報效朝廷(雖然孫兒覺得南境朝廷有點懸)。請祖父成全!”
信件內容五花八門,但核心意思高度一致:不回去了!北境太好,我們要留下學習/生活!你們別惦記,有空我們會回去看看的!順便還都提到了宇文珩罵得對,他們以前就是井底之蛙。
這一下,整個京城頂層圈子徹底炸了鍋!
府邸里,摔杯子砸花瓶的聲音、怒罵逆子的咆哮聲、婦人們擔憂的哭泣聲不絕于耳。朝堂上,相關官員更是焦頭爛額,被同僚們或明或暗地指責、埋怨。
“這叫什么事兒?送去游學,游得心都野了!”
“北境到底給他們灌了什么迷魂湯?”
“我早就說不能去!現在好了,兒子都要成別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