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解說的工坊管事語簡潔,直接指向流程和墻上的規章,強調效率和精度。這種一切以實用和結果為先的氛圍,讓習慣了下屬逢迎和繁瑣禮儀的大人們感到不適,卻又無法否認其有效性。
北境的建筑風格實用而堅固。倉庫高大,墻壁厚實。民居多用石頭或紅磚砌成,排列整齊,屋頂傾斜以利排水。
許多建筑都安裝了透明的玻璃窗,室內采光良好。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大型建筑內部似乎有某種管道系統,可以提供暖氣和清潔的用水。
城市的布局經過規劃,功能分區明確,有專門的工坊區、商業區和居住區,地下還有排水系統。這種對空間的理性規劃和對公共設施的重視,是京城那種自然生長、擁擠雜亂的格局所缺乏的。
他們參觀了北境的學堂。這里的學堂不僅教授經史子集,更重視所謂的“實學”。在格物堂,學生們學習杠桿、滑輪的原理,并動手操作模型。
在算學堂,課程內容緊密聯系實際,如計算物料、丈量土地。師資力量令人驚訝,其中不乏一些在南境早已聞名卻難覓蹤跡的學者和工匠,他們似乎很愿意在這里傳授知識。
學生們住宿條件良好,干凈的宿舍,統一的膳食,還有供鍛煉的操場。學堂的管理注重紀律和集體生活,但又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
這種教育方式,旨在培養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與南境以科舉為導向、側重于經典背誦的教育模式大相徑庭。
北境的人際關系也顯得不同。等級尊卑的界限不像南境那么嚴格。工匠和技師憑借技術獲得尊重,可以平等地與管理者討論問題。
女子在外拋頭露面工作的情形也很常見,有些甚至在工坊或學堂擔任重要職務。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更注重能力和實效的傾向,而非僅僅看重出身和門第。
這種氛圍讓來自等級森嚴的京城的大人們感到詫異,甚至有些不安,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活力。
市場交易直接而高效。商品明碼標價,品質有統一標準,討價還價的空間較小。商人們注重契約和信譽,交易流程簡潔。
北境自產的商品,如優質的鋼鐵工具、毛紡織品、海產品等是主流,少見南境流行的那些精巧奢侈品。商業活動受到鼓勵和保護,商人的地位似乎也更高。
夜晚,北境的工廠區依然燈火通明,高爐的火光映紅天際。這不是京城那種溫馨的燭光,而是一種充滿力量感的、工業化的光亮。它象征著北境晝夜不停的生產和創造。
短暫的考察結束,京城的大人們踏上歸途。北境留給他們的印象是復雜而深刻的。這里與他們熟悉的京城仿佛是兩個世界。
京城代表的是延續千年的傳統、精致的人文禮儀和復雜的人際網絡。北境展現的則是一種新興的、以效率、實用和技術驅動為導向的文明形態。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割裂感。
然而,這種差異并非完全令人排斥。北境所展現出的強大組織能力、技術進步和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讓這些大人們無法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