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歌調整北境部分政策。借鑒朝廷治理經驗,完善法律條文和行政流程。調整內容公示三十天。
兩地合作修建的水庫竣工。庫容滿足灌溉需求,惠及八個村莊。農業生產條件改善。
貿易往來持續擴大。北境商品進入朝廷內地市場,朝廷貨物銷往北境各地。商業網絡不斷完善。
教育合作深化。北境學堂引入朝廷經典課程,朝廷學堂增加實用技能培訓。學生交流頻繁。
邊境地區居民受益明顯。生活物資豐富,就業機會增加,治安環境改善。人口出現增長。
小皇子周文珩返回朝廷。他將北境治理經驗整理成冊,供大臣們參考。這些經驗部分被采納。
季如歌繼續推動各領域合作。每半年評估一次合作成效,解決出現的問題。合作范圍逐步擴大。
兩地關系進入穩定期。定期交流成為慣例,合作項目持續增加。這種模式促進共同發展。
季如歌的弟弟們陸續成年,進入適婚年齡。這些年輕人在北境擔任重要職務,有的在朝中任職,有的負責貿易談判,有的擔任外交翻譯。他們的能力和地位引起各方關注。
北境有女兒的家庭開始行動。媒婆們頻繁出入季府,帶著各家千金的畫像和資料。最多時一天來了十三個媒婆,帶來的求親資料堆滿桌子。
弟弟們不堪其擾。他們工作時被媒婆圍堵,回家路上被攔截,連用餐時都有人來說親。這種情況持續半個月后,他們集體找季如歌求助。
季如歌聽完弟弟們的抱怨后笑了。她指出這種現象證明弟弟們很優秀,得到大家認可。但她強調婚姻是終身大事,必須選擇真心喜歡的人,不能因為外界壓力而將就。
弟弟們提出暫時離開北境避風頭。季如歌認為這不是解決辦法。她建議弟弟們正常工作和生活,遇到合適的人可以接觸了解,但不要被媒婆左右決定。
第二天,季如歌發布公告。聲明弟弟們的婚事由他們自主決定,謝絕媒婆上門說親。公告張貼在季府門口和北境主要街道。
媒婆們改變策略。開始在弟弟們工作場所附近守候,或者通過同僚傳遞消息。有個弟弟在談判時,對方突然提起家中待嫁的妹妹。
季如歌得知后,再次明確態度。她在議事會上宣布,任何人不得以公務名義談論私事,違者按瀆職處理。這條規定緩解了弟弟們的壓力。
弟弟們開始認真考慮婚事。他們列出對未來伴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品行、學識和性格方面。沒有人把家世財富作為首要條件。
北境學堂舉辦聯誼活動。邀請適齡青年參加,通過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弟弟們參與三次活動,認識了一些不錯的姑娘。
第一個確定關系的是三弟。他在貿易談判中認識一位商賈之女。這位姑娘精通多國語,協助父親打理生意。兩人因工作接觸產生好感,經過半年交往決定成婚。
季如歌尊重三弟的選擇。她派人了解姑娘的家世品行,確認無誤后支持這樁婚事。婚禮按北境新式禮儀舉辦,簡單而莊重。
其他弟弟見狀,也開始積極尋找意中人。五弟在學堂任教時,與一位女教師情投意合。七弟在巡查邊境時,結識一位擅長醫術的姑娘。
季如歌對弟弟們說,只要對方品行端正,兩情相悅,她都支持。不必在意門第高低,重要的是能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北境民眾逐漸理解季如歌的態度。說親的風氣有所改變,更多人開始注重年輕人的意愿。父母們鼓勵女兒通過自身魅力贏得心上人青睞。
一年時間內,十個弟弟找到意中人。他們的選擇各不相同,有官家小姐,有商賈之女,也有普通農戶出身。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
季如歌為每個弟弟操辦婚事。婚禮規模適中,不收重禮,只請至親好友。這個做法成為北境婚嫁的新風尚。
成家的弟弟們依然保持工作熱情。他們的妻子也各展所長,有的繼續原有事業,有的協助丈夫工作,有的投身公益。
未婚的弟弟們不再著急。他們專心工作,等待緣分到來。媒婆們雖然還在關注,但不再強行說親,而是提供相識的機會。
季如歌時常與弟媳們交流。她組織家庭聚會,分享治家經驗,也聽取她們對北境發展的建議。這種交流增進了一家人的感情。
三年后,所有弟弟都已成家。他們的婚姻大多美滿,夫妻和睦,事業順利。這證明自主選擇婚姻的重要性。
北境年輕人紛紛效仿這種婚戀觀。更多男女通過自由交往締結婚姻,媒婆的角色轉變為提供相識平臺,而非包辦婚姻。
季如歌的弟弟們成為模范夫妻的代表。他們在工作和家庭中都表現出色,成為北境年輕一代的榜樣。
這種婚戀方式逐漸影響周邊地區。朝廷大臣開始尊重子女的婚姻選擇,商賈之家也不再單純看重門當戶對。
季如歌總結弟弟們的婚事經驗。她認為幸福的婚姻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自主選擇的權利,二是共同的價值觀。這個觀點得到廣泛認同。
弟弟們的成功婚姻證明季如歌的遠見。她既保護了弟弟們追求幸福的權利,又為北境樹立了良好的婚嫁典范。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