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對新人的回門禮后,緊接著便是四個孩子的百日宴。
連得四個孫子孫女,靖親王夫婦喜不自勝,整日里眉開眼笑。
為示公平,老王爺與老王妃特意將兩個兒媳請到跟前,細細商議。最終議定不單獨挑哪個孩子的百日正日,而是將宴席統一定在臘月二十六,既不偏袒,也不冷落任何一個。
時近歲末,家家戶戶都在備年貨、掃塵、祭灶,王府本不欲張揚,只打算請些至親外戚,溫馨小聚。
主宴定了十桌,設在午間;另給府中下人備了五桌,安排在送罷客人的午后。誰知消息卻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竟驚動了整座京城。
今年是個暖冬,雪下得少,即便落了也積不厚,天氣總是晴好。
這一日尤其明媚,朝陽初升,金暉灑落,將屋檐上未化的殘雪照得瑩瑩發亮,宛若綴了層碎銀。
不曾想,一大早王府門前就已車馬簇簇、人聲隱隱。
紅毯才鋪出一半,賀客卻已絡繹不絕,竟將大門堵得水泄不通——比先前大將軍府嫁女娶媳之時還要熱鬧數分。
“這下可如何是好?連皇上都遣樸公公送了賀禮,太后又另備一份,皇子、公主也都親至。其他高門貴戶、尋常百姓……總不好將人攔在門外。”老王妃握著景老夫人的手,語氣中半是歡喜半是惶急。
幸好大將軍府一家來得早,孩子們前一夜就歇在了僅一墻之隔的蓉恩伯府。男孩子們擠在前院和浦哥兒一處睡,瑾姐兒幾個更是熟門熟路,在這邊也各有自己的閨房。
見祖母、外祖母有些忙亂,伯母和娘親又正照顧孩子抽不開身,大舅母、二舅母想上前幫忙卻恐越了主家分寸——景春熙便在這時拉著表嫂封姣姣走上前。
“祖母、外祖母,別著急。”景春熙聲音清亮,語氣穩當,“眼下各家都在殺豬宰羊蒸年糕,誰也不缺這一口吃的。客人前來,無非是想沾沾喜氣、湊個熱鬧。”
她略一思索,繼續道,“不如這樣:橫豎都是吃鍋子,咱們再加二十桌,讓客人都有地方坐。原本一桌的菜,分作三桌擺。”
“除了府上自制的糕點和莊子里送來的果品。再派人去六福齋、香滿園將他們現成的糕點全都包下,每桌擺上幾碟,客人臨走時每家再送一份禮盒。”
“正是這個理!”景春熙一席話點醒了老王妃,她連連點頭,朝左右急急吩咐,“就按郡主說的辦!快去!”
又轉頭喚管家,“莊子上送來的紅棗、蓮子、栗子可都還有?上次撒喜的銅板也該有剩的——全都搬到大門口,分給百姓們,大冷天的總不能叫人空手白等!”
管家應聲疾步而出。
景老夫人也回過神來,吩咐兩個兒媳:“你們也去,將附近雜貨鋪里的糖瓜干貨統統包下來,越多越好。橫豎過年家家都用得著。叫咱們府跟來的下人都去門口幫忙,維持秩序、分發喜果,千萬別亂了套。”
一通吩咐下來,也過了一刻鐘。
“看來呀!以后我們兩家辦啥喜事,還是得往多里算。”景老夫人樂呵呵地拍拍老王妃的手,“親家,咱們得快些去前頭迎客。”
一時間,主子、下人悉數動了起來,各有執事,忙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