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萍點了點頭。
“前面曾說過,伯平方士乃秦焚書坑士之前就存在的奇絕人才,據說他將自己畢生術法分別刻在了三件東西之上,商龜殼、秦古玉、漢銅錢,上面均畫有圖譜,他三次太陰煉形,分別在不同的地點,嘴里含三樣東西離世,再煥新生。”
“他三次煉形地點分別為,含商龜殼在西域沙漠離世、含秦古玉在長白山雪嶺離世、含漢銅錢在兩廣大山中離世。如果這三樣東西能拼湊在一起,不敢說學成后能有飛天遁地和長生不死,但一生無病無災、青春永駐,對醫學無法醫治的重疾起死回生,絕對沒問題,所以稱之為‘長生譜’。”
“你這枚銅錢上面的圖譜,與書中記載的漢銅錢紋路完全一致,所以我說這是驚天至寶。自古以來,不少盜墓者為了這三樣東西,翻山越嶺尋找,均不見蹤跡,沒想到漢銅錢竟然在此出現。”
喬大:“......”
銅錢出現的地點,倒還真的對上了,確實是在兩廣大山里面。
不管馮小萍口中所講的事多么離奇,但她的前綴都是“據書中所說”,似乎對這本書記載內容深信不疑。
可如果書是假的呢?
我問:“萍姐,我不懂古董與盜墓,但斗膽問一句,長生譜來源于哪本書的記載,是否真實可信?”
馮小萍聞,轉頭問喬大。
“喬哥,知道不凖嗎?”
喬大回道:“知道!盜墓界的大佬嘛,發現《汲冢書》那位。”
《汲冢書》可能大家不知道,但一說到《竹書紀年》,很多人就恍然大悟了。
不凖為一千七八多年一位盜墓大佬,他某次進入一座古墓,結果墓里什么金銀財寶都沒有,反而全是大量竹簡,他覺得沒意思,連盜洞都沒封,直接走了。
附近百姓發現了盜洞和里面竹簡,上報了官府,官府派人來之后,整理那些竹簡,結果大吃一驚。
竹簡里面包含《公孫段》、《穆天子傳》、《卦下易經》、《生封》、《易繇陰陽卦》、《雜書》等珍貴的篇目書籍,全是始皇帝焚書坑儒后失傳的千古奇書,由于墓地位置在汲縣,后來把這些篇目匯編成了《汲冢書》(即《竹書紀年》,后因朝代更迭,原版已損失殆盡)。
馮小萍目光堅定,向我們解釋。
“歷史上認為,不凖當時對墓里各種奇書沒興趣,什么東西都沒帶。但其實并不準確,他當時帶了一些竹簡出來,根據竹簡的內容,結合自身盜墓經歷和見聞,寫下了一本《不凖伏山圖志》,伯平方士之事,就在此書中有明確記載。不過,這書后來也丟失,我們見到的都是拓印殘書,只在盜墓行當人中流傳。”
“風小哥,你要知道,《汲冢書》的內容,后世專家認定為史實。《不凖伏山圖志》雖然為不凖根據竹簡相關內容和自身經歷撰寫,但我相信一位盜墓前輩的專業精神,絕不會隨意杜撰。”
得!
她其實不用解釋,我也理解她的篤定。
不凖是盜墓行當中相當于祖師爺一樣的人物,馮小萍作為后生晚輩,對前輩寫的書,自然深信不已。
就像有些人干了一輩子的物理工作,你要是過去跟對方說相對論是錯的,對方指定跟你急。
可萬一不凖的性格像我一樣,喝點酒就喜歡吹牛呢?
當然,這話我肯定不能對馮小萍說。
“多謝萍姐答疑解惑。”
感激是由衷的。
不管自己信不信,畢竟人家已將盜墓行當的秘辛全說出來,非常夠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