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顏大怒,朝野嘩然。
武將們一個個摩拳擦掌。
“終于要打仗了,我都快憋出個鳥來了。”
”這次我愿掛先鋒,不大破賊軍誓不罷休,我愿立軍令狀。”
“憑什么你去,輪也是輪到我了,這次必須把大晉那幫老鼠打廢,讓他們再也不能死灰復燃。”
“……”
眾武將可謂戰意昂然,一個個恨不得馬上飛到東陵,他們有老臣也有新臣,早就迫不及待。
身為武將等的就是打仗。
有仗打才有軍功,有軍功才能晉升。
武將比不上文官。
文官只用嘴皮子和筆桿子,能提出利國利民的意見,便可得到重用。
武將不會這些把式,想要晉升,想要晚年能過得舒服,那就必須在戰場上拼命。
“諸位武官莫要著急。”
李長庚第一個站了出來,安撫眾人情緒,說道:“國庫今年才略有充盈,若是戰啟,必然又要陷入長久赤字。”
“國內的許多基建必然要停止,征兵征糧亦是勞民傷財之舉,陛下曾說要與民休息,這又要打仗,豈非食?”
李長庚的話,代表了大多數文官的意思。
不少人都跟著附和點頭。
“是啊,咱們大漢現在不能打。”
“好不容易才有盛世之兆,萬萬不能開啟戰火啊,實在不行,派遣使團去和談?”
“嗯,和談好,不用勞民傷財。”
“若是對方索要錢財,那又如何?”
“只要他們不入關,給一些錢財倒也無傷大雅,花再多的錢,能有比打仗更燒錢嗎?”
眾多文官七嘴八舌,爭辯有些激烈,但說的都是同一句話——不打。
寧愿給錢也不打。
他們的想法很好理解,主動給錢跟打仗燒錢,那要花費的代價根本沒有可比性。
主動給錢,再多都有一個數目。
若是打仗的話,國家資源就得源源不斷往前線送,這些可不僅是白花花的銀子,還有人力,糧食,不計其數。
而且并不是想停下就能停下,這個無底洞不是幾個月,甚至很可能要持續幾年。
除非有一方認輸或是被消滅,但從目前看到的大晉的實力,想要消滅太困難了。
他們背靠著關外,進可攻退可守。
難道大漢的軍隊要追殺到關外之地去?
那里可不是大漢的領土,而且戰線拉長,一旦被人迂回繞后,截斷糧道,后勤便會得不到保障,前線大軍很可能有去無回。
有武將忍不住站出來說道:“還沒打就要給人錢,你要不要把大漢的江山也割出去。”
“大晉現在覬覦東陵,難道要把東陵割出去,那里可是有一整條的貿易線。”
江南有地理優勢,漕運發達。
而東陵則是靠近邊疆,再往東去就是關外,那里有很多的外族,東陵人與他們貿易。
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一條貿易線。
“你們文人就是怯弱,還沒打你就要服軟,你怕什么!大漢有驍勇善戰的鐵騎,有摧枯拉朽的火器。”
“不錯,這仗必須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必須讓那些賊寇明白,大漢不可欺!”
武將們嚷嚷著。
文官則是氣急敗壞。
“你們懂什么,你們只會打仗立功,一將功成萬骨枯你們知不知道,這要死多少人。”
“反正我不主戰,我主和。”
金鑾殿內吵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