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跟著姜老學過的,姜琪本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在她低眸認真制茶時,不少人都忍不住被她這種淡然嫻靜的氣質吸引。
當然。
有了秦音開頭的大放異彩。
大家更多是忍不住看看秦音這次還能弄出什么花樣。
只見,秦音這次的茶藝動作跟姜琪的依舊截然不同。
她采用的依舊是“七湯點茶”法。
但因為茶百戲對茶湯與茶沫的延密度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
所以這次的七湯點茶手法,她的每一個動作也更精密。
只見她首先取出早就備在一旁的“研膏茶”。
量茶授湯,調如融膠。
她動作嫻熟又巧嫻,將沸水入注,像調芝麻醬一般調成黏糊狀,形成膠質物,其顆粒必須全部溶解,茶粉與茶粉之間咬合在一起。
此為——第一湯!
隨即,秦音取出茶匙,調令極勻,環回擊拂。這一道工序對擊拂力道的均勻與力道極有講究。
有種珠璣磊落,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第二湯,第三湯......第五湯。
不斷的注水,每一次注湯都極有考究。
擊拂均勻,栗文蟹眼。
稍寬勿速,輕云漸生。
乃可稍縱,茶色盡矣。
每一個步驟都在秦音精細的掌控之中,她垂眸,觀察盞中茶所至的程度。
只見“湯上盞可四分止”,秦音視其湯色已呈鮮白,著盞無水痕。
第五湯注完后,湯的標準已是融匯,筅擊拂均勻而透徹。
秦音擊拂的聲音叮鈴如樂聲。
輕重自如。
一時間讓人神往。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