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照劉備的尿性,若是北伐成功大概率會定都長安,長安經過董卓和李傕郭汜接連禍禍,人口已經不足鼎盛時期的三成了,將中原士族全部遷過去長安也容納得下,所以士族絕不允許劉備重啟陵邑制度,劉備若不同意就讓劉備去死。
曹丕自已都想啟動陵邑制度,自然知道陵邑制度是怎么回事,聞問道:“另外兩個條件是什么?”
鐘繇繼續道:“其次放棄土改,絕不能以任何形式收走士族的土地,這是士族的命脈,不能交到劉備手里。”
農耕時代,土地才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誰掌控了土地誰就掌控了權力。”
見曹丕點頭,鐘繇繼續說道:“最后讓劉備廢除所謂的科舉制,恢復九品中正制。”
近期劉備進行三省六部改革的同時還接受丞相諸葛亮的建議將大漢原有的察舉制做了改革,簡單點就是入仕依舊需要舉孝廉,但被舉為孝廉的官員還要再進行一場考試,考試通過才能為官,通不過的繼續考,連續三次考不過直接廢除孝廉資格,等于是被剝奪了入仕的可能。
這對那些不學無術,仗著家族勢力做官的紈绔子弟來說可就要老命了,真按這套制度來的話,估計仲氏王朝皇帝袁術那樣的紈绔永遠出不了頭。
更重要的是這么整會將士族的內部秩序搞崩的,要知道士族講究長幼有序,嫡庶有別,士族之中的血脈遠比能力重要,家族資源向來都是堆在嫡長子身上的。
但嫡長子若是塊扶不上墻的爛泥,庶子卻是能力出眾的天才,最后嫡長子科舉落榜而庶子上榜的話會怎么樣?
庶子通過科舉入仕,隨著時間推移官越做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回到家族還會受嫡長子的制約嗎?
庶子若是不甘受嫡子驅使向嫡子發起挑戰的話,家族不就亂套了嗎?
該死的大耳賊,頒布的新政策招招都在挖士族的墻角,太特么可恨了。
曹丕默默將士族的條件記在心里,同時暗下決心定要時刻關注劉備的政策,若有朝一日真的僥幸打敗大耳賊,這些招數他也得用。
思忖片刻曹丕問道:“還有嗎?”
鐘繇搖頭道:“就這三條,劉備若是答應,中原士族或許會真的投靠他,但若不答應,中原士族就會團結起來跟他斗到底,但老臣猜測大耳賊絕不可能答應,所以請陛下派人出使偽漢,讓中原士族盡快死心,然后齊心協力對抗劉備,而且要快,劉備每天都在壯大,晚了就真的來不及了。”
現在準備還有可能打敗大耳賊,等三五年后劉備真打過來再開始準備的話黃花菜都涼了。
曹丕知道這三個條件是中原士族共同商議的結果,也知道鐘繇是被士族共同推舉出來跟自已談判的代表,也就是說中原士族已經商量好了,只要跟劉備談崩就會全力輔佐自已,所以直奔主題道:“出使偽漢的使者有合適的人選嗎?”
鐘繇點頭道:“徐庶徐元直。”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