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養殖場的海水依然還沒退盡,還有小半截木樁是在水里的,但不會再退了,今天的潮位應該就是這個位置了。
江夏看了一眼收上來的貽貝,一籮筐一籮筐的擺在沙灘上,每個都有差不多三只手指那么大和長,賣相很不錯。
田采花看著也很高興,這都是錢啊!
許多村民也跟著過來看看。
他們也想不到這玩意真的能養活,而且還不難養,好像也沒見周永福一家怎樣打理這些玩意,它們就長得密密麻麻了。
反而那深海網箱,他們有時打漁去到那附近,還會看見工人在喂魚。
有人問江夏:“小夏,這些貽貝能多少錢一斤?”
江夏:“暫時不知道,我也沒賣過,而且你也知道海鮮的價格每天都不一樣。”
“你們這些貽貝是賣去港島?”
“嗯。”
“有個爺爺在港島就是不一樣,這生意都做到港島了。”
“可不是,你們這是等著發達了!”
江夏聽了就回以一笑,不知說啥好。
村里的人不知道就算沒有爺爺在港島,周承磊也有人脈關系將生意做到港島。
網箱養的那些魚,周承磊本來就打算賣到港島的。
不僅港島,將生意做到國外他們夫妻都有人脈。
他們夫妻在穗交會也認識了不少人。
而且春穗交會,江夏已經給食品廠提交申請,看能不能拿到參展資格,這也是她花大價錢拍廣告的原因之一。
知名度打響了,財路就寬了。
麥老的身份完全是意外。
快漲潮了,個頭大的貽貝也收得差不多了。周承磊安排人將這些貽貝挑回岸上,今晚先養到大船的活艙里。
周承磊自己也挑起一擔貽貝,他對江夏道:“夏夏,回家了,漲潮了,下次再來。”
“好。”江夏將趕海的工具拿上。
周承磊肩上挑著一擔貽貝,趕海撿的兩蛇皮袋的東西都掛到扁擔上了,手上還提著一桶。。
周承森,周承鑫和請的男工也挑著一擔貽貝往岸上走去。
這次周承磊收了五擔貽貝,周承森和周承鑫收了三擔多。
周國棟和周國華因為他們養得比較遲,遲了半個月左右,只收了兩擔。
但是幾人全部加起來也有上千斤。
最重要的是這些只是頭茬貽貝,還沒到真正能收獲的時候。
到時候能收多少斤,難以想象!
村民看著他們,心里羨慕:
“這些貽貝真爛生,這么快整條木樁都長滿了!”
“看他們收了成千斤下來,感覺和沒收一樣,木樁上還有很多,全部收下來不知道有沒有幾十萬斤?”
“一條木樁估計就有十幾斤,他們幾家人一共種了幾萬條木樁,有幾十萬斤也不奇怪!”
“早知道當初阿磊去生產隊建議大家跟著養的時候就跟著養。”
“有早知,無乞丐。”
……
潮水慢慢漲上來,大家也紛紛用鋤頭挑著趕海撿到的東西回家。
周承磊將趕海撿到的貝類放上車,然后將車鑰匙給江夏:“你和大嫂,小棠她們先回去。我將這些貽貝運去碼頭的船上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