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距離無相宗上千里的七里鎮。
這里只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從前還算繁華,可是近三十年,日漸衰落下來。
因為戰爭、地震、洪水的緣故,這里被摧毀過兩次,經歷了三次重建。
而后因為地理原因,這個地方的年輕人紛紛往外鄉發展,留下了許多老弱病殘,如今就更加衰落了。
小鎮靠近邊陲,是東離國和西岐國的交界處。
這兩個國家本就算不上和平,至少在邊境,時常有交戰發生。
所以生活在這里,除了要擔心時不時的地震,還要擔心敵軍的突然騷擾。
天災人禍之下,生活在這個地方的村民算得上水深火熱。
平日里,鎮子里的人都依靠著附近的山林生活,每日的吃食全靠著上山打獵,拿來去驛站換取一些米糧。
又或者在山上采摘一些野味。
可是近日,鎮子去出奇的安靜。
距離鎮子不到十里就有一家驛站,是從四十年前就留存下來的官驛,因此規模不小。
到了如今,驛站還負責一些運送糧食買賣的活兒。
驛站門口搭了一間茶攤,現在坐著八九個人,湊在一塊兒喝茶歇腳,看起來都是路過的。
其中四個人坐在一張桌子上,一名絡腮胡的大漢是他們中的頭頭,一坐下就一口氣干了三大碗涼茶。
茶攤的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趕忙上來給他們添茶。
“幾位客官,瞧你們這樣不是本地人吧?這是要去哪兒啊?”
上茶的時候,老板熱絡地和幾個人套近乎。
滿臉絡腮胡的大漢放下碗,爽快地喟嘆一聲:“我們幾個是押鏢的,往東離國去。”
“你來得正好,我問問你,這附近是不是有一座叫七里鎮的鎮子?”
“我們這回路上有個順風鏢,就是去那兒的。”
順風鏢,就和順風車是差不多的。
這幾個人瞧著不像是什么大鏢局的,押的應該也不是什么值錢的物件。
一般接這種小生意的時候,在路上也會捎帶一些順風的單子,賺點外快。
“前面十里不到就是了!幾位客官等會兒順著官道走就成了。”
老板十分熱情地給他們幾個人添上了茶水。
正打算退下,突然另一桌的客人招了招手:“老板,七里鎮既然離這里不遠,那你們應該知道,那座鎮子往日民風如何?”
另一桌的客人和這桌截然不同。
這桌客人粗魯彪悍,那一桌便是一眼叫人賞心悅目。
兩男一女,以其中一個紅衣男子為主。
這名紅衣男子很年輕,看起來也就二十出頭,正是少年人意氣風發的時候。
一頭黑發扎成了高馬尾,用一條紅繩束起,上面點綴著一塊黑色的墨玉,成色極佳。
身后,背著一把銀色長槍,腰上還掛著一塊價值不菲的玉佩。
就連腳上的黑色長靴,都用金線繡了一些暗紋。
一看就知道此人出身富貴。
和他一起的一男一女也不遜色。
書生模樣的男人溫文爾雅,手上拿著一把玉骨的羽扇。
女人則仙氣飄飄,一身水藍色的長裙,外面照著一件蠶絲織造的薄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