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茶杯太小了點吧,一杯一口都不夠。
“吳書記,您有什么事兒,說吧。”
年輕時候的杜紅英也是品不來功夫茶的,每次回京趙崇慶就會邀請她喝。
一來二去的,也就領略到了其中的奧秘了。
這玩意兒喝的不是茶,是一種生活態度!
是盡量心境慢下來,感受每一泡茶的香氣與韻味,讓心靜下來,這才是真正的享受。
現在談事兒的時候,杜紅英也會泡上一壺功夫茶。
“好,那我就直說了,如果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還請杜總幫忙糾正糾正。”
吳正友第一次這么正式的和大老板說話,自己有點緊張,感覺口干,端了茶杯一仰頭一口干了……好吧,感覺和沒喝一樣,就有點尷尬的放下杯子,杜紅英又給他倒了一杯。
吳正友……杜總就不能換個大杯子?
“你有企劃書嗎?”
啥?
企劃書?
“就是把你想做的事兒寫下來,我看看。”
“沒有,我就是想了幾天才想出這么個點子,也不知道行不行,沒經驗也沒錢。”
“你這個點子不錯,很好。”杜紅英稱贊道:“你是真心想要為大家辦事兒,我也支持,我可以投資。”
“真的,杜總,你真的愿意投資?”
“是。”
誰和錢過不去,杜總現在有錢,而且也愿意帶動鄉親。
“他們說只要杜總愿意投資的事兒就是穩賺不賠的。”吳正友激動了:“杜總,我們什么時候開始做?”
杜紅英樂了,這不是過家家,想做就做,得有個完整的流程。
“杜總,您是知道的,我沒有多少文化,我們村里幾人也都大多和我一樣,我來找您,就是想請您指點我們,您投資一部分,我們村上出一部分,一起把這個蛋糕做大做強……”
不容易,他學這幾句話還是兒子教他的。
“可以,這樣吧,你選幾個村民代表,或者生產隊隊長也可以,我們組織一次考察。”
考察?
“對,帶你們去一個村子參觀一下,學學人家的經驗。”
“可以可以,哪一個村子?”
吳正友很好奇,通安村在全縣,不,毫不夸張的說在全省都是獨一無二的富裕村,還有哪一個村子做得比通安村還要好?
“去了你就知道了。”杜紅英道:“要想干好事兒,就先走出村子去學習,去看看去學學,回來了就知道要怎么干了。”
杜紅英要求吳正友三天之內把要去學習的人名字和身份證報上來,人數不要超過三十個,因為山莊里的那輛大巴車就限定三十二人。
“還要坐大巴?”
“不僅坐大巴,還要坐飛機。”杜紅英道:“這個村子是在外省。”
出省參觀學習?
吳正友很震驚。
“村里不會沒有這筆經費吧?”
“有有有,村里這些年經費還是挺足了。”
村里有錢,再加上高速公路服務站的事兒扳倒了那幾位吐了不少的錢出來,村集體富裕著呢,村民們每年都在分紅。
吳正友想的是還想讓通安村在自己的帶領下進一步的發展壯大,自己這個計劃杜總又是支持的,更是激動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