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總,我發現,這個田設計師對越是偏遠,越是依山傍水的地方越好奇,拍的照片越多,然后讓那個助理記的內容也最多。”
“說明這些地方更具有打造價值。”
“那山腳下那十多戶土房子,哪有什么打造價值呀?”
“在普通人眼里就是普通的土房子,但是在搞藝術的人眼里,那就有藝術價值。”
人家田甜對小林說的,是要打造什么田園美學空間,聽聽,單就聽這名字就多有詩情畫意。
“田設計師說要在通安村兩側打造一條跑道,專供熱愛體育鍛煉的人群提供健身場所,不寧臺申請,一直連到幸福居那邊去。”
幸福居可不是自己村的地盤,這要是連到幸福居去,那邊有幾百米的路修路錢誰出?
“這個我去溝通。”
杜紅英想若是幸福居那邊的村子不同意出家,就讓智強建設公司和養老山莊一起出資得了。
又不是很多錢。
都說了,要想富先修路,只要路修通,還怕沒有源源不斷的財富進門嗎?
就拿幸福居來說,如果有一條健身跑道連接到打造后的通安村,那檔次可不就“蹭蹭”的往上漲了嗎?
房價不也蹭蹭的往上提了!
很多時候別看眼前利益,要看長遠一點,真正大格局是相互合作才能雙贏。
田甜實地考察后回去埋頭設計了。
這邊杜紅兵笑著問姐姐。
“姐,你知道爹的書娘一共送了多少本出去嗎?”
杜紅英……真不知道,說真,這個浮躁的年代已經沒多少人愿意靜下心來看書了。
縱然是要看,也要看一些讓人放松的小說類的,誰愿意看一個老頭子寫的什么家書日記工作筆記呀。
用趙月嵐的話說:生活已經夠苦了,看著老爺子書上記錄的那些苦,那還不得更郁悶了,苦哈哈的日子沒法過!
所以,老爹的書銷量并不可觀。
好在,他們出版書的目的并不是追求經濟效益,只是想讓老爹的過往呈現在世人面前,讓更多的人發現普通老農民一步步走出來的日子熠熠發光。
是對他的尊重和懷念的一種方式。
“送了一千零一本出去了。”
啥?
杜紅英差點將喝到嘴里的水給吐了出去。
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嗎?
她娘一個普通農家老太太,送出去一千零一本書,是把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外加熟人人手一本嗎?
真的,杜紅英不覺得老太太的社交范圍這么廣。
“她送給誰了?怎么送的?”
杜紅英真的很好奇,果然啊,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老太太縱然年近八十了,能力還是杠杠的。
“山莊的老頭老太太們悉數得到了一本。”
這在意料之中,畢竟,專挑熟人好下手。
逢人就說:“這是我家老頭子寫的書,對對對,全是他寫的,我大兒媳婦整理出來,我女兒讓人出版的……”
就算她識字不多,那又怎么樣呢?
反正她老伴會寫書,寫書的人很厲害,她老伴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