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京城浪子臉皮厚
纏綿月半,香蕉由暗戰之池中,在彩聲和罵聲中一路蹣跚前行,終于走到了今天,走到了最后一個舞臺的幕前,輕輕掀起了幕布的一角。回頭看看,這一路贊揚聲和責罵聲滿載,褒獎聲和斥責聲各半。所謂眾口難調,這種情況很正常,絕大多數的書都會出現,但是,像近半個月這樣混亂的狀況,在香蕉的書評區之前也有,但是很不常見。
那么,持續了近半個月的混亂,其原因何在呢?總結起來,無非是對香蕉的寫法有意見和對其更新時間有意見兩點而已。
就更新時間(或者說更新速度)來說,任何意見都是無效的。一路走來的老讀者應該都知道,香蕉的速度就那么慢,每天三四千字就是極限,無論一天讓他寫多少小時,最終的成品也只可能有三四千字(偶爾爆發除外,這個幾率和中彩票差不多)或者更少,像現在這種更新頻率,在香蕉的幾本小說里是前所未有的高速,甚至可以用神奇二字來形容,我想一路走來的老朋友們對這種說法不會持反對意見吧。所以,更新速度對本書來說,是硬件問題,是無法更改的。
跳過了無法更改的硬件部分,剩下的,就是關于香蕉寫作方法的軟件部分了,也是近半個月來書評區爭論最多的一部分,針對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研究一下(ps,覺得下面的討論可能會使自己的xx心受到傷害的朋友請直接關閉)。
在討論香蕉之前,先討論一下我們自己。子曰,吾日三省乎己,我們也照著學一學,我們也先來反思一下,我們來看書,目的是什么?一樣米養百樣人,各自的目的答案肯定不同,但是,我想沒有人來看書是本著來找茬斗氣的目的吧?如果有,請關閉此帖,我對找茬斗氣沒興趣,只是在分析問題,斗氣找別扭別找我。那么,除去故意搗亂的人以外,剩下的書友們,我們看一本書的目的雖然各有各的不同,實際上答案是統一的,“欣賞”,我們欣賞(或者叫觀賞)一本書,然后用這種“欣賞”去滿足自己的具體目的,或者是發泄不滿,或者是消磨時間,或者是填補空虛,或者是寄托感情,或者是學習知識,或者是充實心靈,或者是滿足饑渴。無論要達到哪種目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欣賞”一本書,靜下心來欣賞,而不是心浮氣躁囫圇吞棗的“速讀”,否則,不如去看大綱(或者類大綱類書,比如xx,xxx,xxx,xxxx等),是不?ъiqiku.
好了,反省完畢,繼續討論贅婿。贅婿的書評區,這半個多月非常非常有趣,大家如果有閑心,可以從七月底八月初開始翻看,非常有趣。“時局”階段那幾天先不去說它,那純粹是對時政論述方式的互相爭執而已,沒有參考價值,大概從“蘇檀兒的一天”那章開始,部分人開始開火攻擊香蕉,攻擊其內容雜亂之無物,攻擊其空洞空泛,直到“想做就去做了”那幾章,開火的聲音漸漸小了,大家慢慢明白了,香蕉看上去雜亂紛雜的涂鴉,實際上是在從一些小細節豐滿人物的造型而已。然后,到了“開端”一章之后,攻擊的聲音又大了起來,攻擊的方向不變,依然是內容雜亂不成章法,東一筆西一筆,根本看不明白香蕉要寫什么,注水現象嚴重等,這次一連串的攻擊持續了很久,大約持續到“湍流”一章,湍流一章之后,攻勢一頓,迅速轉變了矛頭,攻勢轉移到了對“皇商”的布局之上,各種批判寧毅對皇商不上心沒心沒肺假從容裝豬真像豬或者這樣根本無法拿下皇商拿下來了也如何如何的評論逐步替代了之前的攻擊方向,這種現象直到“終現的黑潮”。在“新時代”一章發出之后,風向再變,攻擊方向變成了思路如何如何幼稚,如何讓人在多久多久之前就可以猜到,如何如何的不合情理,如何如何讓人沒有“爽”感成就感等。
呵呵,前后對比一下,可笑嗎?我們真的是來“看”書的嗎?我們真的不是來指導作者如何寫一本我“們”覺得好看的書的嗎?我覺得不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