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泰最后巡視的是他最為牽掛的一項,機械制造。
機械制造是所有工業的基礎。
這項事業在鳳凰集團目前所有事業中最為薄弱。
陳國泰并沒有想要快速發展一蹴而就,而是預計用5到10年時間來進行虧損培育。
在工業園區里,機械制造區域占據了整整80畝土地。
陳國泰在顧文剛的陪同下,最先進入一個很是特殊的車間——刮研培訓車間。
在寬敞明亮的車間中心,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師傅正拿著一把刮刀和一些配套小工具,在一個比較大的鑄件表面仔細操作。
一邊操作,他還一邊給圍在他周圍的二十多個青年人仔細講解動作要領。
所有青年的年齡都在16歲到20歲之間。每個青年都在認真傾聽,隨時記著筆記。
他們教學得非常認真,根本沒有注意到陳國泰和顧文剛進入車間來到了他們身后。
陳國泰和顧文剛在距離這群人身后七八米遠的地方站定。
“陳生,這位正在教學徒的老者名叫羅毅杰。他原來是太古造船廠的高級刮研工程師。太古造船廠關閉之后,他培養出來的刮研人才全都離開港城去了其它地方謀生。他因為上了歲數,不想再奔波......我接手機制事業部不久就與他談好了工作合同......如今他算是我們鳳凰島高級人才,分到了一套第二檔次的別墅......”
顧文剛指著羅毅杰的背影,輕聲地給陳國泰介紹情況。
“羅毅杰就是他呀?顧部長,刮研工業雖然只是手工,卻一點都不簡單......他的刮研能力真的與他簡歷上所載相符嗎?”
陳國泰點了點頭,輕聲說道。
刮研是精密制造中最為基礎,同時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道加工流程。
它通過手工刮削工件表面,來逐步修正工件的幾何誤差。
整體上是一種純粹手工手段。
這種手工工藝主要用于機床導軌、精密儀器、滑動軸承瓦等精密部件的制造與修復。
它的核心在于通過刮刀、基準表面以及顯示劑配合,在工件表面形成交叉網紋或特定花紋,以提升機械部件的承載能力和潤滑性能。
最大可以實現0.5微米平面度精度。
具有工具簡單、加工余量少等特點。
西方世界制造出來的機械之所以能夠多年保持運轉精度,相當一部分功勞要落在刮研上面。
如果一臺機械的刮研工藝做得不夠好,運轉一年兩年之后,加工精度就會大幅度衰減。
“陳生放心,我親自驗證過。他能夠達到的最大刮研精度是0.3微米。他在刮研上面有很深很深的見解。并且,他也愿意認真帶學徒,把他的本領傾囊相授。”
顧文剛很是認真地說道。
“最大精度能達到0.4微米?還愿意盡心授徒?這還真是撿到寶了!”
陳國泰眼里頓時涌起喜色。
刮研工藝雖然看起來簡單,但真要憑借手工就達到0.5微米精度,卻并不是一件易事。
就算是悟性最高,手也靈巧的年輕人,也需要經過最少兩三年時間的專業培訓和枯燥練習才能做到。
正常年輕人的成才時間是五六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