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爺子聽見陳明浩的話,看了看這個年輕人,語氣略有緩和的說道:
“既然市長是來看我老頭子有什么困難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那我就如實告知了,我是陽山解放以后,隨部隊留下來的……”
聽見顧老爺子開始講他的過去,吳慶陽有些擔心的看了陳明浩一眼,因為他上次來過,知道顧老爺子講這個過程有點長,他怕市長沒有耐心聽完。
與他有通樣想法的還有顧老爺子的大兒子顧建國,父親只要逮到機會都會講他過去,自已對他的歷史都已經倒背如流了,如今聽見他對陳明浩講起來,就想開口制止。
“爸,您的過去就別講了,陳市長的時間是很寶貴的……”
“顧師傅,沒事,我也想聽聽老人家過去行軍打仗的事情。”陳明浩揮揮手制止了顧建國,說道。
顧老爺子聽見陳明浩的話,又自顧自的講了起來,但語氣比剛才更加的柔和了。
陳明浩之所以愿意傾聽老人講過去,主要是他能夠理解老人的心情,秦老爺子和明老爺子都是走到高位的人了,在世的時侯,只要和自已的兒孫在一起,都要講他們過去的事情,尤其是明老爺子在自已面前講的更多,哪怕他們的經歷自已已經知道的很詳細了,但每次他們講起,都像小學生一樣安靜的聽著,偶爾還好奇的問上一兩句。
隨著顧老爺子的講述,陳明浩知道了老人的過去,他的老家在太行省,抗擊倭寇的后期參的軍,后來跟隨部隊轉戰南北,陽山就是他們的部隊解放的,之后便留在了陽山搞建設,因為性格的原因,到退休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干部。
“陳市長,我這一輩子都是在聽黨的話,雖然沒有讓出過什么突出的貢獻,但卻也沒有給組織丟臉,這一次我本來應該帶頭響應政府的號召,可有些事情我卻不得不較真,就拿院子里那一間臨時加蓋的房子來說,我們這一片區域有好幾戶住房困難的人都在院子里加蓋了房子,他們這一次都順利的得到了補償,原因是他們在市里取得了許可證,而我們家沒有,這位局長我說的對吧?”
顧老爺子說到這里,看了看吳慶陽。
“顧老爺子,您說的都沒有問題,你們這一片確實有不少人在院子里加蓋的房子得到了補償,因為他們有許可證,可你們家卻沒有,我們只能按照政策辦事。”吳慶陽歉意的說道。
“可你怎么知道我們沒有去辦證呢?建國,你來給市長說一說我們為什么沒有辦證。”
聽見顧老爺子的話,顧建國對在臥室里的妻子說道:
“秀英,幫我把留的申請材料拿出來。”
不一會兒,顧建國的妻子就從臥室里拿出了幾張紙遞給了他。
顧建國將這幾張紙遞給了陳明浩,說道:
“在院子里加蓋房子,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我們也知道不經過建設局的批準,擅自加蓋房屋是違規的,我們便向建設局提出了申請,陳市長手上拿的就是我們的申請材料,可我們把材料交上去卻被各種的刁難,最后我們向加蓋過房屋的鄰居打聽,才知道不送禮根本辦不下來,老爺子知道之后,不允許我去送禮,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之后也沒有任何部門那找我們。”
陳明浩邊聽顧建國講,邊看著這幾張已經有點陳舊的紙,知道這個是讓不了假的,然后又把它遞給了吳慶陽。
吳慶陽拿在手上看了一眼,說道-->>:“這一套資料是幾年前辦證所需要的手續,可據我所知,你們在院子里加蓋房屋是無法給你們辦證的,顧師傅,你當初找的誰?”
“姓陳,好像是個科長。”顧建國想了一下說道。
“陳林生,他當初就是這個部門的負責人。”吳慶陽向陳明浩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