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您這是為難我。”
胡國忠看著沈青云,苦笑著說道。
車子里只有他和沈青云,再加上司機秦海川,讓他評價一手提拔自己的老領導,胡國忠捫心自問,還是有點說不出口。
“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沈青云淡淡地說道:“老陳書記是個好人,他的性格很好,有口皆碑,就連省委省政府那邊的領導們,對他都是贊譽有加,稱贊他是個好人。”
頓了頓。
沈青云平靜的說道:“但好人就是好官么?”
“這......”
胡國忠沒吭聲,但他很清楚的知道沈青云是什么意思。
就像沈青云說的那樣,一個好人未必就一定是好官。
在官場的復雜生態中,好人與好官的畫像往往存在顯著分野。
一個對人溫和、樂于助人的好人,如果缺乏為官的核心素養,未必能成為造福一方的好官。好人的底色多是共情與妥協,他們習慣以道德溫情化解矛盾,卻可能在原則問題上陷入搖擺。比如面對違規審批的請托,好人或許因抹不開情面網開一面,看似顧全了人情,實則損害了制度公正。
而好官的首要準則是堅守公共利益,需在人情與法理間劃出清晰界限,這種不近人情恰恰才是為官的本分。
治理需要專業判斷與決斷力,這與私人道德層面的好并無直接關聯。
有些干部待人誠懇、毫無私心,卻因缺乏戰略眼光和攻堅魄力,在產業轉型、拆遷改造等硬骨頭面前踟躕不前,最終錯失發展機遇。
反觀那些敢于打破陳規的官員,雖可能因觸動既得利益而背負嚴苛之名,卻能推動區域發展實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