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稍亮,車馬嘶鳴,眾人紛紛啟程。“青云,還有各位,我四海閣先行一步了!”四海閣商隊行走江湖已久,早早整備妥當,率先啟程,王暮云撩開車廂的幕簾,遠遠地跟李青云打了聲招呼。李青云長身而立,點頭目送。他順便將弓箭還給商隊的張護衛了,身為修士,不至于貪這點東西。那張大弓之上的雷法印記,也隨之散去。昨夜只是臨時烙印,并非刻錄煉器,所以“雷弓”難以長久維持。接著,蔡家一行人馬也出動了。少夫人楚紅玉的華美香車經過李青云身邊時,她撩開簾子,幽幽地看過來,神色略有些清冷,再無昨夜那副柔婉熱情。昨夜李青云的冷淡與有意疏遠,她感受到了。馬車過去,李青云忽地一笑,輕吟淺唱起來:“紅塵道上,欲紛紛;百花深處,無良人哪……”聽到歌聲,楚紅玉撩開簾子往后回望,粉臉微微煞白,神情復雜,好一會才掩上簾子。車馬粼粼起煙塵,天涯陌路各紛紛。李青云淡然一笑,飄身上馬。“師兄,我們也走吧!”他當然是有意唱給楚紅玉聽的,以她的智慧肯定知道李青云指的是什么。身為靈寶觀弟子,又是何逍室友,李青云實不忍看到道觀名聲有損,室友走了偏路,而且是那么低級的錯誤。冷風蕭瑟,各方人馬的身影四散而去。聚散離合,本是如此,誰又不是誰的匆匆過客。大白天趕路,李青云與趙一帆就不怎么休憩了,一路直奔陰山鎮。當天黃昏時刻。兩人一貓,來到這座位于大陰山腳下的鎮子。遠遠看去,只見龐大連綿的大陰山,灰霧彌漫,朦朧模糊。現在秋冬交際,隱約能看到那山頭之上泛著白光,當已被皚皚白雪覆蓋。還沒進鎮,李青云覺得有些怪怪的:怎么鎮外幾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天色還比較亮,距離天黑還有段時間,但那田里菜地里已經看不到一個農夫勞作。官道上也不見什么行人,就他們兩個。倒是遠處山腳下,有幾個披著斗篷、臉上涂著怪異符紋的山民,他們手持獵叉,背著弓箭,遠遠地指著李青云兩人似乎在喊些什么。不過山民俚語,兩人都聽不懂,揮手示意了下就進了鎮子城墻。等進了鎮子,李青云更是忍不住皺起眉頭,第一時間就感受空氣中,彌漫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寒意。這股寒意不是普通的天氣所致,而是帶了一絲陰陰的冷。城墻大門的守衛,就三兩個凍得所成一團的老兵,抱著長槍在墻根避風處烤火。看到有人進鎮,幾個老兵也不詢問,只是面無表情地看了眼,就繼續埋頭烤火。城樓上,隱約有道人的身影默然屹立,面無表情地望著李青云兩人進城。“這陰山鎮,到處都奇奇怪怪的……”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經過街道邊的告示欄墻時,李青云駐足停下。他看著告示欄上面風中凌亂作響的符紙,又抬頭凝視全鎮上空縈繞的低沉灰霧,若有所思。策馬緩行在霜凍的街道石板上,馬蹄噠吧聲與噴鼻呼氣顯得十分清晰,聲聲回蕩。兩位靈寶觀道人的到來,并沒有引起什么特別的躁動,或是夾道歡迎之類。鎮子規模不小,屋舍樓館連綿,街道寬敞,曲巷眾多,是萬人規模的城鎮,但放眼望去,街道上卻人跡稀疏,顯得冷清寂寥。偶爾看到的一些鎮民,也是裹著厚棉襖,臃腫笨重,一個個凍得臉色發青,有些不正常。這些鎮民目光游離,又似驚弓之鳥,不敢靠近李青云兩人,看到李青云想問話,更是趕緊疾走避開。此外,那些民宅屋舍的門縫、窗戶間,時不時還有厭憎的目光窺來。小鎮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壓抑氣息。趙一帆是“老江湖”了,當然也察覺不太對勁,神情有些凝重。“師弟,這趟鎮鬼安民的活,好像比我想象得要難搞啊……”“嗯,與平安鎮相比,這里太冷清了,鎮民情緒也不對……”事有反常,必有蹊蹺。“先去有道司看看吧,問問什么情況!”趙一帆以前應該來過陰山鎮,帶著李青云直接去鎮上的官署衙門。這里歸屬幽國朝廷的治理范圍,有官員、軍士及有道司人員駐扎管理。楓山靈寶觀之所以發布陰山鎮鎮鬼安民的任務,正是接到這里有道司主職道官的請求。幽國妖魔橫行,但凡百姓聚集之地,就必有超凡力量鎮守庇佑,而有道司,則是幽國李氏王朝專門設立的超凡力量機構,職權極大。陰山鎮的有道司,就在鎮子中心,緊挨著有道司的還有一些鎮衙門、巡檢司等機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是這些衙門看起來都很冷清。甚至有種荒蕪已久的錯覺。“有道司可有道友在?我們從楓山靈寶觀而來!”兩人在有道司大門前下馬,趙一帆見門口沒人,只得朝里面喊道。有道司門口都冷冷清清得,也就難怪整個鎮子也是這般氣氛。趁這工夫,李青云打量著這在幽國民間赫赫有名的有道司衙門。陰山鎮的有道司修得很闊氣,高門大院,朱漆大門上布滿金光燦燦的門釘,即便在陰寒的天氣也是熠熠生輝。在修士眼里,金子中蘊含陽意氣息,用好了甚至可怯退邪祟,所以很多法器、道君神像以及符紙等多少都會用些黃金,越純越好。臺階兩側蹲著兩頭高大的石獅子,銅鈴大眼,看起來威猛懾人。李青云饒有興趣地打量兩眼,就被兩眼石獅子的眼睛給吸引住了,他細細感應,覺得石獅眼球里面似乎什么東西在盯著他。“也許這是有道司的監察術法……”他又抬頭看向大門額匾,只見上面擺放著一尊小型“仙風道骨”的道君金像,它手捧拂塵,面容威嚴而眸蘊悲憫蒼生之意。這尊道君金像李青云倒是認得,尊諱“靈霄妙真洞幽陰陽仁圣道君”,據說是幽國記載在冊的最古老的一位存在。清河侯府上,主要供奉的也是這位道君,他從小拜到大的。幽國王朝大概三五百年就會發生巨大動亂,烽煙四起,最后改天換日,現在的李氏王朝就是三百多年前趁亂而起,奪得王柄。算起來,清河侯這一支還是皇親國戚,李青云體內流著李氏皇族的血脈,只不過是隔了許多代,早就變得單薄了而已。而無論怎么動蕩變遷,家家戶戶主要供奉的還是這位道君。碧幽宮那位九天碧落道君,在修士群體中名望極大,屬于“后起之秀”,但論在民間的神威沉淀,還是不如這位古老的道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