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這頭妄圖重生出道首,打破諸圣既定之數,成為另一類存在的孽念,又何嘗不是向天不屈而鳴……而相反,像順風順水的程棠音、李慶安等,缺乏這種不屈而鳴的意志精神,就融入不了他的重生道。“此身活著,存在,不斷打破定數,可不是因為心中有不屈二字么……”道理一旦理清,烙印在重生道軌影之上,李青云的重生道圣蘊,便加速滋長,完善。隱隱地,他也感覺到大道之上,那一層冥無的阻滯。通了圣道之理,此身也走到太清身凡人道曾經的境地,再往上去,就是沖破那難以形容的冥無的阻滯,踏入那片冥無圣道之林。“底蘊尚欠缺一些,先沉淀沉淀,更加擦亮道之理才是!”李青云此身想到一旦大道進入圣之層次,可能遭遇太清身那般被諸圣打壓的情況,便暫時按住突破那冥無的沖動。這時,白玉天也將青蘋天三者尸骸搜羅一盡,將有用之物都提取出來了。剛好幾具尸骸身下的黑色荒土,便分別出現黑洞般的吞噬力,將尸骸緩緩拉入地底深處。要不過了多久,青蘋天三者的尸骸,應當就會出現在天尸海。“主上,玉奴在他們身上,共搜得藤神族、劍靈族、龍鳳麒麟三族,以及萬億口糧凡人……”白玉天也馬上恭謹地稟報收獲。“劍靈、龍鳳麒麟以及凡人,都給我,那藤神族你自己留著!”李青云略一過目,便是頷首。感覺這“正當防衛”,可真是暴富之道。若是只靠顧淘尸人,在天尸海那些天主殘骸上搜羅,要湊齊萬億凡人,卻是不知道要多久。而僅是滅了青蘋天三人,其中陷仙劍一發力,還不可避免地“誤傷”三者虛天中的凡人蟻民,饒是如此,還能輕松湊齊萬億之數。這對太清身份,可是太有用了!只有龍鳳麒麟之類的神獸生靈,充入上清天身份,交給程棠音,以及他的兒女們如李慶安等“天神”馴化梳理便是。必須一提的是,隨著他不斷打破環影吞噬極限,體內虛天也是在不斷擴張,衍生,反正足以容難諸般生靈。現在,連九分之一的虛天世界,都還沒有生靈填入呢。受益于第一批“開天神靈”的福利,這么久過去了,程棠音儼然已經踏入第九境,李慶安李慶世等嫡系子女,也接連踏入第八境。至于與萬家剎家九族美女所生的子女,也各有“福運”,至少已經修到第五六境。甚至像李慶安這些一代子女,在忙著管理虛天諸洲之時,還沒忘風花雪月,也已經繁衍出第二代第三代等多代數后裔來了。體內虛天世界,一直在以他的意志在運轉。他強,虛天就強;虛天強,他也變強,這是雙向奔赴的道理。不過,此身既然已經證得昊天之位,那代表他就不可能再次與程棠音,造出一代后裔。因為本質、段位已經完全不在一個層次,自然有了絕對的“生殖隔離”。若要再生,也只可能與同層次的大千女天主生,比如白玉天、紫霞天等。當然,現在的上清天可以沒了以前那種迫不斷造人、顯化大道的熱烈心思。道已成,便無須再做無謂的重復。“棠音等自然不用擔心,貧道唯一還有點在意的,是留在九子天中的泉竹、長生等道徒,不知諸人中,還有幾人活著!”“九子天是通樹境層次的天主身,萬怒天等九子被天母割走首級后,不知道那九處短頸之上,有無生出新的頭顱!”“不得不說,那神秘天母的手段還是厲害,九子天只要誕生新的天主,便能迅速繼承那通樹境神軀的偉力。修為提升速度,恐怕比我還夸張!”“當然,受限于被天母干擾,九子天的上限大概就是通樹境圓滿,倒也沒有什么好羨慕的……”穩固大道之理后,李青云又內外感知一番,略有些感慨。這諸天生靈,想要如他這般大超脫,可真是太難太難了!上清天體內虛天中的生靈,包括他的兒女后裔,想要證得昊天之位,卻是幾乎不可能,除非他們能像程棠音一般,走出自己的“道”。但程棠音的“藥王道”,還是在九子天的時候,因為與李青云上清身一起打破了天母的定數,才碰巧撿的“漏”。其他蕓蕓眾生,又哪里有這等“陪天子讀書”的從龍大造化!即便李青云不像危祖天、黃蠟天等一樣,將體內一切視為自身資糧,肉都要爛在鍋里,允許有生靈破“天皮”而出,那也要看眾生能不能打破重生道的無形壓制,有沒有那個命!“快了,等到了通樹境,但就可升騰至寰宇的上一層,有機會見到九子天的新模樣。”平息諸念,李青云此身俊臉上,恢復一貫的淡冷漠然,繼續盤坐天宮,吞噬環影,獵殺孽念。三劍絞殺青蘋天后,也有一些“后遺癥”,就是他感應到,身后遠處那座心室狀怪山中的“守樹人”,對他明顯多了戒備警惕之心。這般變化,很有可能促進那十六位“守樹人”,形成短暫的利益集團,聯手對付李青云這位明顯虎視眈眈的“外人”!……一處類似混沌的山腹空間。這里仿佛天地未曾化開,渾渾噩噩,黑暗晦澀,宛如困籠密室,卻又似乎彌漫著點點先天氣息的因子。混沌模糊中,有十六位氣息宏大的身影,彼此環形而坐,護著中心一點赤色萌芽!這時,左手第一位的模糊身影,忽然神念化作漣漪,傳話于混沌之中。“諸位,那新來的過江龍卻是有點強橫過頭了,連青蘋天三人都被他輕易斬殺。他結廬于此,自是意在我等都在意之物上!”“之前,我等彼此戒備,卻大致道行相當,誰也難以真正壓制誰,只等寶樹苗出,各憑本事機緣。現在,卻要改變這等局面,我有個提議,我等十六人,是否可以先達成默契,暫時合作,往后拒絕一切新入者?”黑暗混沌中,很快就有人接連相映,當是都“看”到那位“外人”的生猛。“善!”“吾也贊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