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東里鄉。
舞臺頂部紅色的條幅上寫著梅花青年劇團。
幕布遮擋的空蕩蕩的臺中,眉目凄愴的微胖中年女人正哀哀唱著:
我的兒見明月樂開笑臉……
臺下空蕩蕩一片,場地一個觀眾都沒有。倒是前方幾輛車四四方方將這里圍住,攔截的意味格外明顯。
只有零星幾個老頭老太太,并舉著手機的年輕人,前者聽戲,后者拍著臺上。
小年輕們還嘀咕起來:
“這姓吳的真不是個東西!天天回來吹牛這幾十萬那幾百萬,人家尾款就2萬還不給……”
“就是!這么熱的場地,劇團說拉個棚子給觀眾遮陰,他家老太太還舍不得錢……哼!遲早留不住財運。”
“戲班子好可憐呀,職業道德也太強了吧!都拖欠尾款了,還得把這戲唱完……”
旁邊的老大爺聽到,瞅了一眼他正拍的視頻,頓時眉飛色舞:“小吳這老板,我瞅著是做不長!”
“是吧!”年輕人頓覺得了知音:“您也覺得這種人沒啥道德,企業不長久吧!”
老爺子“哼”了一聲:“那是你們小年輕不懂規矩——它自古戲班子唱八方,觀眾是一方為人,三方為鬼,四方為神!”
“人沒了,還得給鬼神唱呢!”
“好生生的戲都開場了他突然闖人家后臺折騰,又是說不給錢,又是叫人家把這邊攔起來,觀眾都帶去吃宴席……那人都走了,剩下是誰聽戲呀!”
他們這種邊上蹭戲的不算,都沒入場呢!
小年輕:……不懂,迷信,但……不知道為什么這樣想一下,心里好爽啊!
果然中國人還得玄學來加強心理建設吧!
這一說,其余幾個老頭老太太也點頭:“是呢!一直都是這個規矩,這小吳做事不地道,做人也沒品行,你說哪有給老母親做壽的當天鬧騰這些的,這過的是壽,還是請的閻王爺呀!”
還有個中年女人也搭話:“嗐,那老太太自己都沒德,仗著兒子有錢天天發飄,干的這是人事兒嗎?活該聽不著人戲。”
正說著呢,就聽邊上兩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搖頭晃腦,也跟著臺上唱起來:
不孝的奴才你抬頭看……誰知你不思讀見識短淺,好高騖遠你圖貪玩……
等下!
小年輕反應過來:“過生日不應該喜氣洋洋的嗎?怎么這唱的這么悲涼啊!”
老太太們被打擾了唱戲的興致也無所謂,此刻眼睛盯著臺上——多少年沒聽過了,詞兒都快忘光了。
此刻笑道:“這是個好戲,咱村兒以前誰家辦事都愛點這個,《三娘教子》聽說沒有?”
“就是這個戲詞好像改了……少了好些……”
兩人說著就討論起來,年輕人迅速上網搜索一番:“現在一場戲一兩個小時,很多人沒有耐心,也不利于推廣,所以很多唱段都有一二十分鐘的版本。”
“哦,那估摸著吳老太覺得花那么多錢請人家只唱一場戲,太虧了,多選了幾個吧!”
就是這個三娘教子的選段,不是一般都唱那個尊三娘莫悲傷機房穩坐,或者是教頑子你莫驕躁機房跪穩這兩個選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