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祝支書問得仔細,也是想借花獻佛——
“廣場能坐的人多,我把附近幾個組的人也都通知一下吧?”
山區就是住的比較分散,以前都分成大隊,現在就是大隊和組混著稱呼。如今難得有這樣適合老年人的節目,小祝支書也挺高興。
當然了,借花獻佛可以,讓村里掏錢不行。
他們村還沒有闊到這種地步,目前還得致力于讓大家多點收入呢!
宋檀倒是不介意,聽戲就得熱熱鬧鬧的才有氛圍,也不一定是要聽明白什么,要的就是那個感覺:
“就是人來太多的話,后排估計看不清臺上表演了。”
他們這可不像演唱會,還能豎個巨幕給后排山頂上的觀眾看。
小祝支書算了算:“村部出錢,六十歲以上的,晚上約幾輛車給他們送到家——不過聽戲也就是60歲以上的人愛聽,年輕人讓他們來還不耐煩呢。”
她算盤打的精,自己村子里找個面包車分大隊來回送幾趟,真要不了兩百塊錢!
借老宋家的東風,多好呀!
至于她……哎呀!工作一年半,至今沒能帶領村子脫貧致富,還是個窮干部呢。
宋檀可是知道村子之前有多窮的,再早一年,這200塊錢他們都不一定能批得下來。
再說了,本來請人來唱戲就是請大家伙樂一樂的,因此大方點頭:
“應該能行。”
兩人這么一商量,那邊楊正心已經舉著屏幕又來了:“姐,剛談過價了,咱這邊有點遠,今天又是端午節,如果從晚上七點一直唱到十一點的話,五萬六千塊錢。”
這個價格對比知名劇團自然是不值一提,可比小劇團又稍貴一些,但對方是要開著貨車來搭臺,前前后后一二十號人……
楊正心上網上搜索了一番,覺得這個價格還是蠻合理的。
尤其是這會兒顫音熱度有了,好些評論里提到這個劇團,說是下鄉請過、唱的很好之類的。還能指名道姓說某某某的某個選段唱的特別好……
這么一看,最起碼不是沽名釣譽騙補貼的。
宋檀點頭:“行!請來吧!”
正說著呢,大姨跟大姑還有舅媽幾個熱熱鬧鬧從山上回來,每人拎著一個大籮筐,滿身是汗卻還笑嘻嘻的。
烏蘭見狀不由笑道:“跟你們說了騎個三輪去,這拎回來不累嗎?”
大姨滿不在乎:“這才幾步路,我每天在店里卸貨都比這個辛苦。你看,筐都裝滿了!”
烏蘭定睛一瞧,不由無語。
她怕他們幾個不好意思摘菜,所以才說一定得把筐子裝滿再回來,裝不滿她再去地里給他們裝。
如今這三人倒好,裝是裝滿了,可裝的都是啥呀?
那莧菜那么老大一捆松松堆在筐子上,空心菜同樣也堆上一大捆,就算湊數了。
真不至于!
像這種高產的菜,摘也摘不完的,給常老板也不過就是二十一斤的價格,是夏天再平價不過的菜了。
豇豆都比這個貴!
因為做成酸豇豆和干豇豆之后,價格要翻好幾番呢。
她盯著三人的筐子瞧了瞧,干脆又喊了起來:“喬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