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這些都沒錯。”
“但是我覺得,香江在接下來的十年里,發展最快的應該是房地產業!”
陸野直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房地產業?”舒雯聞,又仔細地想了一下。
香江的房地產業,其實也是最近的10年以內,才慢慢興起的,關鍵的節點,不是別的,正是香江股票市場的繁榮。
房地產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從股票市場上獲得大量的資金,這才有了規模化的房地產開發項目。
不過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相比,舒雯還是覺得,金融業似乎更有優勢和潛力。
“沒錯,就是房地產業。”
“其實你剛剛說的一點都沒錯,香江的經濟從轉口貿易轉型到制造業,現如今正處于向多元化的經濟模式發展之中。”
“經濟的蓬勃發展,自然會帶動消費。”
“香江人多地少,而且大部分又都是山體,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
“所謂物以稀為貴!”
“我特意關注了一些香江的報紙,我看到李超人的常江實業,又在九龍地區拍下來兩個地塊。”
“按照你們這的土地算法,一尺的土地賣價竟然已經高達了6000港幣!”
陸野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在舒雯不解的目光中,繼續開口說道:
“這么貴的土地,你說等上面的大樓蓋好以后,又要賣到多少錢一尺?”
舒家在香江沒有房地產業務,舒雯對房地產更是一點都不了解。
現在聽陸野這么一說,她也覺得這土地有些貴得嚇人。
“自從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發達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工業化的的必然是房地產。”
陸野的話,一下子吊起了舒雯的求知欲。
其實關于這方面的智商,她在上大學的時候,教授也曾專門地講過。
不過舒雯現在更想聽聽陸野是如何看的。
“這怎么說?”
“橫向對比。”
“泡菜國所謂的漢江奇跡,倭國的昭和時代,其實這些都是如此。”
“因為作為后發工業國,他們只有先依賴于讓本國的國民,讓其承載巨額的債務,才能夠完成國家擴債,以此來實現工業發展。”
“而房地產,就是最好的債務承接載體。”
“再加上香江人多地少的特點,以及初步形成的制造業規模,已經完全具備了這種經濟轉變的條件。”
“所以,殖民政府想要深度發展香江的經濟,就不得不對房地產業更加的開放,并給予房地產業更多的政策,來完成殖民政府擴債的需求。”
······
陸野侃侃而談地說著。
一旁的蘇云杰整個人都是聽得云里霧里的。
這都是擴債,又是發展經濟的。
此刻的陸野,整個就像是一個老師,又或者是一個學者。
“我說妹夫,你這都是在哪里看的啊?說的啥玩意,我是一旦都沒聽懂。”
蘇云杰沒有聽懂,但是舒雯卻是聽得明明白白。
陸野的觀點,與舒雯子在劍橋大學的那位教授,所持的觀點,在方向上是比較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