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昭見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走她精心準備的謝禮,爽朗笑道:“五位義士,定國公府小有藏書。待五位抄錄好手頭的書,可來定國公府藏書閣選擇你們想要借閱的書籍,以舊換新,帶回家去抄錄保存。”
五位書生眼中異彩連連,起身作揖:“多謝虞姑娘慷慨借書!虞姑娘贈書之恩,某銘記于心!”
五人皆是窮苦出身的讀書人,需得舉全家之力才能讀得起書。
徽國絕大多數的書籍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僅有少數書籍流傳于外,供窮苦出身的學子購買、閱讀。
沒想到虞昭的謝禮如此豐厚,且深得人心,書生們感受到虞昭對他們的真誠與重視,沒了之前的拘謹,包廂里的氣氛輕松不少。
其中一名瘦竹竿書生站起來,一板一眼地向虞昭行大禮:
“小生多謝虞姑娘借書之恩!小生幼時聽娘親提過,國公府有藏書閣,藏書幾千冊。
虞姑娘,小生母親乃是定國公府的家生子,成親不足月便隨我父親遷往邊關。
國公爺體恤下人,給了我娘自由身,小生去了奴籍才得以參加科舉,考取舉人功名。”
其他四名書生面露驚訝之色,他們沒想到同伴竟同定國公府有這么深的牽絆。
由己推人,他們想到愿意冒那么大的風險的原因,很快又恢復平靜。
虞昭右手撐著下巴,打量瘦竹竿書生一圈,悠悠問道:“你娘姓什么?”
瘦竹竿書生畢恭畢敬地回答:“回虞姑娘,小生娘親姓鄭,是國公爺院子里的管事娘子的次女。”